2008-07-24

買品牌電腦,是否可退所附的 windows 作業系統?

相信很多人買電腦,都會附上一份 windows 軟體。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套軟體的成本自然是廠商轉嫁到客戶身上。

於是問題來了,若是使用其它的作業系統呢?所付出的購機成本內,含有這套 windows 的金額,但卻用不到,是否只能默默的接受這不合理的方式呢?

在很多國外的網路報導上,都有退費成功的案例,但在台灣似乎尚未聽到相關的消息,是大家都使用 windows 呢?還是都是使用無品牌、自行組裝的電腦?

2008-07-18

生意盎然的水栽蕃薯

對於長坐在電腦旁的人來說,在電腦週圍放株綠色植物,偶而瞄一下,想信對於眼睛的保健有著不錯的效果。

這些適當的植物說法不一,有人使用簡單易栽的黃金葛;有人使用多肉植物,例如仙人掌(據說還可防電腦輻射傷害);有人偏向於花色鮮艷的觀葉植物..各有所好。

不過,這些有的需要花錢購買;有的不易照顧。

我呢,簡單的就是放幾盆水栽的黃金葛,還有萬年青。

2008-07-12

firefox → 檔案管理員??

有沒想過,firefox 也可拿來當做一個簡易的檔案管理員。

之所以將之稱為 "簡易的管理員" 的原因,在於它無法像一般的檔案管理軟體(如 nautilus)般的具備新增、修改、刪除檔案或目錄的功能,但是瀏覽、執行、看圖 ..等功能,這在 firefox 中完全可勝任。

要如何使用 firefox 來開啟某個目錄呢?

第一種方式就是在位址列中輸入:

file:///目錄路徑

例如在桌面上有一個 Documents 目錄,想開啟這個目錄,那麼請在網址列中輸入:

2008-07-11

使用 firefox 來查看應用程式名稱

可能有些時候,需要了解在桌面或是 menu 中的 icon 背後到底是使用那個 command 及其參數,方法很多種,在桌面上的圖示,我們可使用 right-click 中的 Properties 中的 Launcher 中得知,如圖一顯示是使用 firefox-2 這個 command。

圖一


如果該圖示在 panel 中的話,用 mouse right-click 看是否有 Properties 這個項目,如有亦可由其得知所執行的 command。圖二以 yelp(gnome 中的 help 之執行檔)為例。

圖二


那麼在 menu 中的 icon 呢?一個方法先將這個 icon 拖放到桌面上,再使用第一種方法,不過有些麻煩。

提供一個方法,打開 firefox 後,將這個 icon 拖放到 tab 或是網頁內容顯示的區域,會顯示這個 icon 的 [Desktip Entry] 相關設定,由其中的 Exec="程式之 command 名稱"可知道其使用的 command。這個方式亦通用於在桌面上的 icon。像圖三就是以 skype 為例。

圖三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先開啟 Menu → System → Preferences → Main Menu 後,在想查看的程式 icon 上按 mouse 兩下(或 right-click 選 Properties),亦可找出所執行的的 command,不過想想這是否有些麻煩及缺乏效率呢?個人就不建議使用了。

[唉!公車專用道之候車站!]之後續

在 "唉!公車專用道之候車站!" 這篇文章中,道出了個人搭台北市、縣公車的一些經驗,有朋友提出了不妨提報給市長信箱的回應,感謝這位朋友提供的方法。

於是申請了 "市長信箱" 的帳號及密碼,而今而後,除了在個人 blog 上偶而發發牢騷外,更可積極的向有關單位反應,這樣事情才有改善的空間。

有時想想,常在一些 blog 上看到一些對時事不滿或是具有良好的建議,如果只能在 blog 上發表,是否能達到 "改變事實" 的程度呢?

或是基於不信官僚主義,或許是找錯對象,可能多次嘗試後,有點心灰意冷了,心中那把熱誠的火也給澆熄了。

但我現在做如此想,向有關單位反應,至少有點希望吧?不提呢,是否問題、不便永遠存在?

也許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提出的人多了,是否就匯聚成為一股不能忽視的力量,敦促著相關單位改善呢?

換個角度看,這些問題依舊存在著,是否是大家不夠 "雞婆" 呢?

所以,為了 "明天會更好",大家不妨 "雞婆" 些,當發現到不便或是需要改善的地方,勇於發揮人飢己飢的精神,花些時間提報一下,不管結果如何,我想一些影響我們生活不便之處會逐漸減少的。

以下是申請 "市長信箱" 的網址,歡迎大家加入 "雞婆一族"!

https://secure.look.taipei.gov.tw/cgi-bin/Account/apply

以下是個人反應問題後的 "收據",可用這來查詢你反應事項的處理進度。

題外話,記得總統大選時,也反應了幾件事,但或許當事人都太忙了吧,連個 "收據" 都沒收到,就石沈大海了,想追蹤一下都沒法子。

2008-07-10

ubuntu 8.04 中 "坵" 和 "坊" 的問題

如果你是剛裝好 ubuntu 8.04 版的朋友,在使用中文輸入時,是否發現一個問題,輸入 "坵" 這個字時,顯示的卻是 "坊" 這個字。

若有這個問題,不妨下載 "wqy-zenhei-0.6.26-0.deb" 這個 deb 包,安裝後不管是使用 gnome-terminal、gedit 還是 firefox 時都不會將 "坵" 誤植為 "坊" 了。

有關 wqy-zenhei-0.6.26-0.deb 一些新更動不妨參考一下官方網站:

文泉驿开源矢量中文字体

安裝這個包後,會取代原先的 wqy 字體版本,並會在 /etc/fonts/conf.d 取代原先的 44-wqy-zenhei.conf 檔案。

你會發現到字體變 "虛" 了,這是因為 antialias 的問題,所以我們得修改 44-wqy-zenhei.conf 這個檔案,我是將字體 16 之以下的字不使用 antialias,如下圖是在 44-wqy-zenhei.conf 這個檔案中 .... 的內容及加入的部份。

附圖一(點選圖型可放大該圖)


修改完後,記得

# sudo fc-cache -f -v

重新啟動 firefox 或相關程式,就發覺到字體變得美觀多了。

唉!公車專用道之候車站!

完完全全靠大眾交通工具來解決 "行" 的問題,已經有約一年半的時間了。在這不算短的時間內,也難免感到這些交通工具有些缺點及該改善之處(或許該說有著極大的改善空間)。

這次先來談談公車吧!

先說說公車站吧(候車站),像台北市很多公車專用道上的候車站設計真的很 "不可思議",有些太近路口了,加上貼滿了廣告(大多是商業廣告),將整個透明背面遮住,是不是很容易造成路過駕駛人視線上的死角呢?這些過於靠近路口的候車站,對於行人道上的行人們是否會造成安全上的問題呢?

我想,為了這個有點 "腦殘" 的設計,應該發生不少交通意外吧!

再來,為了要到這些在公車專用道上的候車站,往往要等個綠燈,當然要有個快速、安全的搭乘環境這是可忍耐的,但是在羅斯福路上的公車專用道..

有次到師大附近辦事,回程時到羅斯福路搭公車想回永和,誰料到,要看個站牌還得過個綠燈到候車站才看得到,於是只得等紅綠燈 → 看車牌路線,如無適當的公車,那麼又要過紅綠燈到其它地方看有無可搭乘的公車。這樣折騰、來來回回的好幾次,還是沒找到要搭的公車,更是為了想看個站牌、路線不知浪費了多少體力、時間。想想,需要這麼累嗎?

我想,解決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在公車專用道候車站旁立一個站牌,列示出有那幾路公車經過,不就解決問題了嗎?不用過紅綠燈就可看到是否有想搭的公車?這麼簡單的事,很難辦到嗎?還是交通處都不搭公車的,不了解人間疾苦?

另外,台北市、台北縣的站牌(候車站)也隨著地方首長不同,有著不同的差異,尤其是一些較偏遠之處更是如此,這往往會造成外地人或不常搭公車的人困擾。要統一公車招牌(或是候車站)很難嗎?還是不肯為之?

再者,路線良好的規劃、是否能節省時間,都是吸引人樂於搭乘的主要因素。以我到汐止為例,使用大眾交通工具要一個半小時(不含等待時間),但如果騎機車只要40分鐘,想想一般人會使用何種方式?

以上談的只是冰山一角。其它如公車的班次、是否準時、停站等客不開..等問題,還是很多,更是需要業者、政府主管單位共同正視。

在此國內、外一片減碳、節省能源聲浪中,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是其中一大項目。但以首善之區的台北縣、市,都有著如此多的問題,我想要在其它縣市推行,是不是政府有關單位應該省思再三的改善這些問題,否則一個跛腳、問題多多的大眾交通工具只會讓人遠而避之都不及,誰又會想去搭乘呢?

2008-07-09

google gmail 的 Last account activity

使用 google gmail 的朋友,不知是否發現在你登入後,在最下方多了一項功能 Last account activity,如下圖:

圖一


這項好用的功能有何用處呢?

我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來檢查是否你的 gamil 有被他人盜用了。

在圖一中如想看帳號使用的情況,可用 mouse 左鍵按一下 "Details" 這個連結,gamil 會另開一個視窗顯示 gamil 的使用記錄(如圖二),這些資料顯示了 Access Type、IP address 及 Date/Time 資料,我們可很方便的由這些資料查看出是否有異常使用的記錄,如 ip 或是使用時間。

圖二


在圖二還有一項好用的功能 "Sign out all other sessions"。我們可能用不同的電腦使用 gmail,於是問題來了,如果忘了登出(也沒關掉瀏覽器)的話,那麼別人是否就可一覽無遺的看盡你的 mail 資料呢?這時不妨善用 "Sign out all other sessions" 這項功能吧!

對此有興趣的話,不妨造訪以下網址,上面有詳細的說明:

http://mail.google.com/support/bin/answer.py?ctx=gmail&answer=45938

2008-07-03

[轉貼]微軟在印度踢到鐵板

由於目前沒使用 ms 的軟體,所以對詳細行情價格沒個概念。想想買一套 ms 的作業系統加上 office 要多少 coco 呢?為何價格差距會如此大呢?台灣的微軟是否該改善一下軟體售會策略了,以符合合理的軟體價格呢?

以下新聞來自

http://antimstw.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html

---- 轉貼內容 ----

印度最南端的省份 Tamil Nadu教育當局最近打算採購大約十萬台筆記型電腦,然後以大約八百美金的價格賣給當地的學生,政府則會補貼部份的費用。負責採購的機構 ELCOT先是和微軟接洽,希望能夠以每一套 12美金的價格向微軟購買 Windows的授權。12美金在我們看起來實在是太便宜了,不過微軟這幾年為了搶攻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把價格壓得很低,因此這個價格並不算太過分。

最 後協商的結果是,微軟希望 ELCOT能夠以每套 57美金的價格來買 Windows + Office,而 ELCOT則認為他們根本不需要 MS Office,為甚麼要多花那一筆錢去買他們不需要的東西。最後 ELCOT決定,他們將會建議學生們採用 Linux作業系統。

其實 ELCOT並不擔心沒有 Windows可以用會影響學校的教學。ELCOT本身內部有大約兩千台電腦,都是安裝 Linux。過去兩年來,根據 ELCOT自己用過 SuSE Linux和 Ubuntu Linux的經驗,ELCOT甚至認為 Linux的品質勝過 Windows。

http://www.theinquirer.net/gb/inquirer/news/2008/07/01/microsoft-bundling-turns-india

請尊重抽菸人口的權利

我是反菸團體口中的吸菸人口,但我尊重不吸菸人的權利。反過來說呢,這些反菸人士是否也該尊重一下吸菸人士的權利呢?大家彼此尊重,而不是視吸菸人士為毒蛇猛獸般看待。

我也拒吸二手菸,在不吸菸人士前我絕對尊重他們。但問一下這些無聊的反菸人士,在秀過頭後,是否有一絲同理心呢?

放屁是人的自由,我想也是在法律保障之下,但是在眾人之前放屁就不該了;在不影響他人的地方呢?

現在,在禁菸團體的操弄之下,吸菸人口立足之地愈見緊縮,很多不合理之處也浮上檯面。在似是而非的反菸論調中,吸菸人彷若淤走於社會的邊緣人般受盡不平等待遇。

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將在明年一月十一日實行,三人以上工作場所須全面禁菸,且不能設吸菸室。看到這篇消息,心中兀自咒罵起來,這些無聊人士,為何老是幹一些 "高深莫測、居心叵測" 的無聊行徑以譁眾取寵呢?

在一個國家、社會中,總有著不同性質的族群,不管是對是錯、是好是壞,至今仍存在著,絕對有其理由,同時受著法律的相關保障。也因為此,為何大家不能和諧共存,而要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呢?

首先,反菸團體似乎搞錯對象了,柿子挑軟的吃,只敢對吸菸人痛下殺手,而不敢對其幕後的利益團體下手,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懦弱作法,我實在看不出反菸團體的 lp 到底在那?

買菸、吸菸套句白話,是法理同意下的產物。套句名言:「在不影響他人自由之下為自由」,如果吸菸人在不吸菸人前吞雲吐霧,不要說反菸人士該起而抗議,我這個吸菸人也持反對立場;反之,吸菸人士在 "可以吸菸之處" 而不影響反菸人的自由、權益時,是否也該受到保障呢?是否也該受到尊重呢?

但看看這個社會,在反菸團體無聊作秀下,法律允許下的吸菸權益是否遭到無理、無情的漠視與殘害呢?

反菸團體有 guts 的話,不妨搞對對象,找政府相關單位、或是菸商這類源頭下手,促其像清末的林則徐來個禁菸大地震;或是促請政府學學不丹來個全國禁菸,不要拿弱勢族群下手,否則只能突顯你們欺善怕惡的心態外毫無創意。

政府也該拿出魄力來,不要當個兒皇帝般被反菸團體拉著走,而是要訂定正確、能保障雙方權益、自由的相關法律,只要有良好的遊戲規則,才能中止這類無聊的爭議。

個人以為,吸菸不是犯罪,這單單是個人在法律保障下的個人意識。會有反菸團體這類無聊團體存在,政府可說是原罪,因為政府只坐收龐大的稅收利益,而不思有個正確的遊戲規定。

台灣目前有多少吸菸人口呢?眾說紛云,有四百萬者、450萬及490萬者,這類稅收不可謂之不大,再者以那怪怪的、沒啥道理的健康捐來說,一包菸10元,以吸菸人一天一包來說吧,一天就可收到 10元 x 490萬 = 4900萬,一年呢 4900萬 x 365 = 178.85 億,好個天文數字!

這個數字,也可說明了政府不想像不丹來個全國禁菸的主因吧?既是如此,為何不正視吸菸人的問題呢?訂定出保障吸菸人(在不影響不吸菸者的立場下)的遊戲規規呢?而不是像個沒有 lp 的似的只敢要,不敢給?而達到雙方都可接受的地步呢?

最後,還是要強調,吸菸及反菸人等不是不可共存,在吸菸不可能禁絕反升的情況下,為何不能和平共存,更有建設性的建立起雙方都能接受的規則,而非視之為洪水猛獸般的欲除之而後快呢?

政府相關單位也該是拿出 lp 的時候了,不要一昧的只知 "拿",更該記得拿得要心安理得。否則國內 490萬的吸菸人口那天覺醒了,團結了,甚而成立個 "反反菸團體自救會" 來保障權益,我想不是相關單位樂於見到的。

ps:

1.吸菸無疑的不是件好事,我想吸菸人都知道,我也不鼓勵大家吸菸,會有感慨的為文,實在有點不可思議國內吸菸人的權益受到如此的踐踏
2.反菸團體莫要拿吸菸的種種害處來放大,我想吸菸者可能比大多數的反菸者還了解菸的危害性

2008-07-02

好用的網路工具-ping and traceroute

ping 及 traceroute 是網管上常用的兩個工具,一般在測試自己所在電腦的網路是否正常時,我想,都離不開這兩個工具吧!

於是問題來了,想測自己的 ip 或路由時,一般都是委託他人幫忙,一則有點麻煩他人了,二來如果朋友剛好沒空或是..,是否就沒輒了呢?

在網路上發現一個(應該說是兩個)網站,可提供這方面的協助,滿方便的。

一個是 ping 方面的,網址如下,只要輸入 ip 或網址(主機名稱),即可提供 28 個地區所 ping 的資料,是否很方便呢?

http://just-ping.com/index.php

附圖一


另一個網站(網址如下)則是用來 trace route 之用的,在輸入 ip 或者是主機名稱後,可顯示四個國家的 trace route 資料,我想這滿實用的。

http://www.just-traceroute.com/

附圖二


這兩個網址都滿好記的,好好記下來吧!下次要測試網路時,若臨時找不到人幫忙,我想就發現到它的好處了!

2008-06-29

ubuntu 8.04 的使用教學

在 gnu/linux 中 ubuntu 無疑的受到許多人的青睞。目前在市面上也有幾本書可供參考,如果想先對 ubuntu 有個基本了解,不妨先參考一下以下網址:

ubuntu 8.04 研習講義

這份資料寫的相檔完整,舉凡 ubuntu 的安裝、設定、一般常用的軟體應用介紹、伺服器應用介紹、防火牆設定.. 等都有詳細、易懂的介紹,相信對有意踏入 ubuntu 的個人或公司行號,這是一份不錯的參考資料。

國內一些推行自由軟體的單位

「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耳熟能詳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在處於國內嚴重資訊認知偏差及扭曲的軟體應用上,這幾年來,風起雲湧的興起 "軟體自由" 的風潮,不難看出、也欣慰著在幾乎處於 m$ 次殖民地的台灣在軟體應用一片新希望。

以下是一些個人利用些時間找到的推廣 "自由軟體" 的單位,雖不完整,但或可從其中延伸出更多的相關資料:

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
http://ossacc.moe.edu.tw/

自由軟體星球計劃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951

台北縣自由軟體交流網
http://opensource.tpc.edu.tw/modules/newbb/

桃園縣自由軟體交流網
http://fs.tyc.edu.tw/

彰化縣自由軟體工作日誌
http://163.23.89.100/~chi/blog/index.php

雲林縣校園自由軟體應用教學交流網
http://webs.ylc.edu.tw/~sfsg/

台東縣自由軟體推廣網站
http://210.240.134.1/free/

花蓮縣校園自由軟體交流網
http://free.hlc.edu.tw/

宜蘭縣自由軟體交流網
http://140.111.66.34/

澎湖人No.1自由軟體交流網
http://b2d.phc.edu.tw/

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
http://freesf.tnc.edu.tw/

由以上網址或 ip,不難看出都是一些教育單在推廣著自由軟體種子。當然國內更有一些個人網站或是 blog 在這方面的功勞也是不遑多讓,不妨使用 google 查一下,相信會找到更多的相關資料。

2008-06-20

firefox 3 下載結果

這兩天,在自由軟體陣營中,沸沸揚揚的大概就是 firefox 3 下載以創造金氐紀錄的活動了。

目前已告一階段了,結果如何呢?

最後的下載結果應該是 8,290,989,請參考以下網站:

Firefox 3 瘋狂下載日最後結果出爐

firefox 3 有何迷人之處及新功能呢?個人在網路上收集了一些資料,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

Firefox 3:瀏覽器又有全新戰線
300 秒內完全搞懂 Firefox 3
不一樣的Firefox3,不一樣的新體驗
超火熱瀏覽器 Firefox 3 特色功能簡介

在這林林種種的功能中,其中我最喜歡幾項功能:

1. 網頁的字型及圖檔可同步放大,並可保留此設定,也就是說下次開這個網頁時,有些字體太小的網站,就不必再 "痛苦" 的調整體大小了。

這對繁體字來說,由於其複雜性,在字體小時加上粗體字,真的是有些折磨眼睛,有了這個功能,相信多少可減少近視度數及閱讀時的痛苦。

2. 下載功能,提供了更方便的管理方式,也提供了續傳功能,這個就很帥了。

3. 在 bookmark 管理方面,也有耳目一新的功能,這在我們管理 bookmark 時,方便多了。

4. 網址列也提供了不錯的功能,像是 search 功能,如輸入 s 這個字,會顯示符合條件的下拉式視窗,這在我們找查網址時,只需記住部份關鍵字就可以了,實在是滿貼心的設計。

當然,新的功能不止這些,有與趣的網友,不妨參考一下以上的網址,細細研究一下,相信 firefox 3 會成為你上網的好工具的。

[轉貼]經過了十五年的開發,WINE 1.0終於正式推出

原址:
http://antimstw.blogspot.com/2008/06/wine-10.html

---- 轉貼內容 ----

許多人都知道,如果想要在 Linux或是 Unix上面執行 Windows平台的應用軟體,透過 WINE大概是最省錢的作法。不過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雖然 WINE已經存在那麼多年,它的第一個正式版本是最近才推出的。

WINE計畫是在大約十五年前,由一群志願者自行發起的。當時的 Windows還是十六位元的 Windows 3.1,因此當時的 WINE計畫最重要的目標是要讓十六位元的 MS Office能夠在 Linux上面執行。

WINE 本身是一個超高難度的軟體計畫。試想,微軟本身有好幾千名優秀的專職工程師,都需要花費四、五年才有辦法開發出一套新的 Windows。而 WINE只靠著幾十位義工,用自己工作之外的空閒時間來參與整個開發計畫。這些人必須把一整套沒有清楚文件說明,而且隨時在改變的龐大 API從 Windows移植到 Linux/Unix,才有辦法讓 Linux/Unix執行大部分的 Windows應用軟體。

WINE在這十 五年來的進展一直是起起落落。過去對 WINE計畫最有貢獻的企業包括了 Corel、Linspire、以及 Google等等。當年 Corel為了要把它的辦公室軟體 WordPerfect移植到 Linux,贊助了不少人力和物力給 WINE計畫。後來 WordPerfect for Linux雖然成功推出了,Corel卻因為被微軟買下大筆股權而改變整個公司的營運方向,最後該產品被迫終止。

最近這兩年 WINE的進展之所以會突飛猛進,主要是因為 Google的關係。有在用 Linux的人大概都會發現 Google推出的 Picasa for Linux以及 Google Earth for Linux都採用了 WINE的函式庫來加速整個產品的開發。而 WINE計畫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Dan Kegel目前也在 Google工作。

目前 WINE支援的 Windows應用軟體大約有一千三百種。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MS office 2003、Photoshop CS、IE6等等。

2008-06-12

身障者更應自強

或許是身為身障者的一環,對於國內一些身障者網站抱著愛烏及烏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身障者的資訊,在國內一直很貧乏,所以常會造訪這些網站。

常會發現一個現象,部份身障網站的站長或是發言者,常對自己的遭遇或是一些日常生活的不便,老是抱著埋怨的心態,連帶著也影響了閱讀者的心理(別忘了,會拜訪這類網站的人也多是身障者),而這些心理影響往往是負面的。

做如斯想,如果這些抱怨在過後,肢障者可以去跑百米了;聽障者變成觀音菩薩旁的順風耳了,那麼還有點意義,但是可能嗎?那又為何老是說些自己難過、別人聽了或許心酸的無建設性的事呢?

心理學家提出,碰到重大人生變化時(例如親人意外或如本文的不幸成為身障),一般的反應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即 → 無法接受 → 逃避 → 成為事實,每個人所經歷三階段的時間都有所不同,但往往較短時間者,較能恢復平日的正常生活,也更容易重新站起來。

我不是在幸災樂禍(我也是位身障者),只是個人覺得不幸的事發生了,而且根本不能回復成往昔般時,為何不能更有建設性的接受它呢?將上述的三個階段時間縮短些呢?而早日重新建立起自己的新生活呢?

在失去了某些東東,或者是肢體上的不便;或是成為 "沈默" 的一族,我們只是和一般人有點不一樣。我們是否更該珍惜自己尚擁有的呢?或許這些我們從前從沒正眼瞧過、珍惜過!

和一位左手因車禍失去功能的朋友聊過,在不幸的事發生後,足足兩年足不出門,將自己自閉起來。後來覺得這樣不是方法,學了電腦美工和程式設計,如今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及可愛的女兒,父母親也欣見他的改變。從他的談話中,我相信他一定很懊悔為何要浪費那兩年。

三年前的我幾乎失去了聽力(中度到重度),這一年來聽力每況愈下,在心中也自醒悟,總有天(我想很快)的我會完全聽不到自己講話的聲音,但我也慶幸眼力尚好;腿部雖有些運動傷害(關節),有時睡眠時會酸的很難睡好,但趴趴走,爬爬小山還沒什麼,星期假日也可騎著自行車到處亂跑;手指雖沒年輕時靈活了,但我還可以做我喜歡的電腦方面的工作,想想我真的還擁有很多。

我更想著學學畫畫漫畫、石雕及在木工技藝上加強些及一些從前想學但一直未付諸行動的新鮮事。

說實在的,我幾乎沒有陣痛期。在住院時,我只問醫生,我的聽力可否恢復正常,醫生笑笑拿著紙寫著:「讓我們一起努力」!我心中就有譜了,就想出院,不想再浪費時間,因為己做了最壞的打算也做了接受這事實的準備。

有時夜深人靜時,偶而會想到我好像聽不到耶,而懷念那段 "正常" 的生活。直到今日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正常人,只是和人溝通很難用正常的方式而己。

或許正如一些話所言:"發生的都是好事,要不就不會發生了";或是有點教條式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也先苦其心志,餓其體....."

我倒是覺得應該這麼說:不經一事,不長一識。待失去了某些東東,或許如我般聽力吧,反而更應該去珍惜過去 "正常" 時沒想到的一些美好事物,例如朋友、自己尚正常可用的其它部份身體之功能,是不是還有很多想做而沒完成的理想呢?而不要想到自己所沒有的。我想這些失去的,除非那天 "忘了呼吸",不管是上了天堂或是下了地獄,否則是很難改變的,那又何必庸人自擾之呢?

身障不是絕症,絕望才是(眼睛有點給它濕了),雖然在國內身障者一直受到漠視,但我想重要的是自己得先站起來,可能這條路到閉上眼沈睡時,都不是條好走的路,但與其咀咒大自然,不如把自己練的更強壯,勇敢、無畏、快樂的走完這條不是很完美但是自己的路!

2008-05-18

sensors-applet

炎炎夏日中,是否擔心你心愛的電腦溫度太高了呢?不妨裝個能夠檢測系統溫度的偵測器吧!

一般我們可能 care 的是顯示卡的溫度、硬碟的溫度、風扇是否正常、cpu 溫度是否過高?參考附圖一,由左至右分別是 gpu 溫度、硬碟溫度、cpu 風扇轉速、cpu 溫度。

附圖一


為了達成以上監控,我們需安裝以下套件(請自行用 synaptic)安裝:

1. sensors-applet (顯示在 panel 中的介面程式)
2. hddtemp (顯示硬碟溫度的套件)
3. lm-sensors (顯示 cpu、電壓、風扇轉速..等)

安裝完畢後,在 gnome 的 panel 中按一下滑鼠右鍵 → Add to panel → 選 "Hardware Sensors Monitor" 安裝即可。

如果可能,記得執行 killall gnome-panel 重新啟動 gnome-panel。

如果無法使用 cpu 方面的偵測(參考附圖四,是否有其選項),不妨使用 sensors 看看是否有抓到 cpu 的相關資料(如附圖二)。

附圖二


如果沒有,執行 sudo sensors-detect 執行偵測,最後一項記得寫入 /etc/modules,然後重新啟動系統,再檢查是否能夠顯示 cpu 相關資料。

圖三及圖四是 sensors-applet 執行時的畫面及設定,介面、設定都滿簡單的,相信自行摸索一下,就很容易上手了。

附圖三,一般設定,可設定 icon 顯示樣示、icon 位置、顯示溫度種類、間隔取樣時間.. 等。



附圖四,選擇想要顯示的內容,也可用來變更其順序、圖示(使用 Properties)

2008-05-11

twbbs.org 的 dns 設定方式

在 "申請免費的網域名稱" 這篇文章中,透露了如何申請一個免費的網域名稱。

物換星移,目前 twbbs.org 的服務又更上一層樓了,提供的免費網域名稱有以下數種:

twbbs.org
twgg.org
twgogo.org
cnkk.org
cngogo.org

我想使用者絕對可在以上幾個網域中找到、申請一個自己免費的好名稱。

另外更上一層樓的,twbbs.org 現在也可以在其上設定 dns 了,這無疑的減少了有了網域名稱,還需另外找相關服務來設定 dns 的麻煩。

twbbs.org 提供的 dns 服務有兩種,一是由 twbbs.org 代管,二是你可自己設定、架設 dns 而由 twbbs.org 將名稱解譯的工作轉到你的 dns 主機來做解譯的工作。

說起來有些麻煩,個人分別使用 twbbs.org 提供的服務,並分別架了兩種類型的 dns。

首先介紹一下環境:

ip:61.218.32.44

網域名稱:

cm.twgg.org:由 twbbs.org 代管 dns,並在其上架了 google app 及相關設定

cm.twgogo.org:dns 的管理由自行架設的 dns 主機來做協調

個人較建議第二種方式,為什麼呢?除了方便外,另外由於 twbbs.org 的 dns 設定直接指向你的 dns 主機,這樣當你的 dns 內容改變時(如新增一台主機時),很快的網路上就可找到這台主機(因為你的 dns 主機紀錄馬上就更新了),而由 twbbs.org 代管 dns 的話,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更新相關異動的 dns 資料(一般來說通稱約兩小時,個人經驗約一個小時內即可)。

● 由 twbbs.org 代管 dns 的設定加上 google app 設定(參考附圖一)

網域名稱 cm.twgg.org

附圖一


● 使用 twbbs.org 免費網域名稱,但 dns 解析由自己架設的 dns 主機來做解析(參考附圖二)

網域名稱 cm.twgogo.org

附圖二


在 linux 上幾乎都是使用 bind9 來架 dns,所以需要設定 named.conf、網域名稱的解析檔(正向解析)、網域名稱的反向解析檔,以下是相關的資料設定(以圖型表之)

在 ubuntu 上使用 named.conf 不建議直接修改這個檔案,而是修改 named.conf.local 這個檔案。

如下圖,不難看出,我們定義了一個 cm.twgogo.org 這個網域,並將相關的設定資料放在 /etc/bind/db.cm 這個檔案內,另外反向解析的資料則是在 /etc/bind/db.cm.reverse

附圖三 /etc/bind/named.conf.local 設定資料


附圖四 /etc/bind/db.cm 設定資料(cm.twgogo.org 正向解析設定檔),不難看出定義了以下主機:
cm.twgogo.org (這也是 ns 及 mx 主機)
www.cm.twgogo.org (cm.twgogo.org 的 cname 主機)



附圖五 /etc/bind/db.cm.reverse 設定資料(cm.twgogo.org 反向解析設定檔)


另外由於 bind 的設定和 twbbs.org 的設定方式有極大的不同(和 windows 亦然),所以請參考網路上的相關說明。

2008-05-09

php 使用調查報告

相信很多朋友都拿 php 來開發網站程式,那麼目前 php 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使用情況如何,想必是大家想見到的。

在 "2008 年 4 月 PHP 使用統計" 這個網頁中,介紹了這方面的統計資料,php 的 fans 們不妨參考一下。

以下是我感興趣的地方,將台灣及其週遭的國家(包括華人世界)做了一個統計,以使用率來排名:

1. 南韓的使用率 64.05%,世界排名 8
2. 台灣的使用率 42.21%,世界排名 55
3. 新加坡使用率 31.70%,世界排名 107
4. 日本使用率 27.68%,世界排名 133
5. 香港使用率 23.30,世界排名 151
6. 中國大陸使用率 20.55%,世界排名 156

也可到以下網站,有更新、詳盡的統計數字:
http://www.nexen.net/chiffres_cles/phpversion/18363-php_statistics_for_april_2008.php

[轉貼]OpenOffice 3.0 beta無法正確讀取 Office 2007檔案;這到底是誰的錯?

以下文章轉自 "反微軟資訊新聞"

--- 轉貼新聞 ----

by noreply@blogger.com (Corey)
前天 OpenOffice.org基金會發佈了第一個 OpenOffice 3.0的公開測試 beta版。正式版本的 OpenOffice 3.0預計會在今年九月份推出。在正式版推出之前,有心想要貢獻一點心力的人倒是可以下載 beta版回來幫忙抓蟲,然後回報給 OpenOffice.org。

OpenOffice 3.0的新功能相當多;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包括了:它是第一個支援 MacOS X Aqua介面的 OpenOffice,支援 OOXML格式的檔案,可以直接編輯 PDF格式檔案,部份支援 VBA巨集指令等等。

對於 Mac的用戶來說,OpenOffice 3.0將會是一套相當有吸引力的產品。除了它終於支援原生的 Aqua介面之外,它也將會是目前 MacOS X平台上面唯一還支援 VBA巨集指令的新一代辦公室軟體。去年微軟推出的 MS Office 2008 for Mac已經不再支援 VBA巨集指令;也就是說 Mac用戶根本無法用 Office 2008 for Mac來讀取任何包含 VBA巨集的檔案。

有一些人在下載 OpenOffice 3.0 beta回來試用之後發現,這個版本的 OpenOffice對於使用 Office 2007產生出來的檔案相容性極低。例如 PC World的編輯只是用 Word 2007產生一個非常簡單的文件,然後用 OpenOffice 3.0 beta來讀取該檔案,結果只有前兩行可以正確地顯示出來。

不過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呢?是因為 OpenOffice 3.0 beta畢竟還是初期的測試版本,所以裡面有太多臭蟲,造成這種情況。還是因為 OpenOffice 3.0 beta是依照 ISO公佈的 OOXML標準規格來實做,但是 Office 2007本身並沒有遵守微軟自己公佈的規格來實做,而造成這種不相容的問題?這樣的問題相信將來會越來越多。

http://www.infoworld.com/article/08/05/08/OpenOffice-beta-fails-the-Office-2007-test_1.html

2008-05-05

談談 ufw

有使用過 iptables 防火牆的朋友,相信都會認為這不是件 "好玩" 的事。在 ubuntu 8.04 中一個新的特性就是加入了 ufw 這個東東,它可以簡化 iptables 的設定。

ufw 是 Uncomplicated Firewall 的簡稱,意謂著 "不複雜的防火牆" 設定,ufw 是一個前端程式,骨子里仍然是 iptables,所以使用 ufw 就可以讓我們很容易的設定 iptables。

要強調的是 ufw 只是一個簡單的 iptables 前端定工具,無法完全取代 iptables 的有設定,所以若想做進一步複雜的 firewall 設定,還是得回到 iptables 層面。

另外,ufw 主要是針對由外網連至內部的設定,所以它不會影響你電腦連至外部的任何連結。

個人以為 ufw 適合以下兩個場合使用:

1. 簡單的防火牆設定
2. 個人使用的 desktop 設定

其實,ufw 的設定真的很簡單,看一下 man ufw 就大概了解其用法了,以下簡單的說明:

● ufw 的設定檔

在 /etc/ufw/ 這個目錄下有著 ufw 的設定檔,如 before.rules、after.rules、sysctl.conf、ufw.conf,另外還有 for ip6 的 before6.rule 及 after6.rules

before.rules、after.rules 及 sysctl.conf 一般照內定的值即可,不用特殊的設定,其詳細內容請自行參照 man ufw 中相關說明。

而 ufw.conf 是用來啟動或是關閉 ufw 之用的,里面就只有這樣的的內容:

# /etc/ufw/ufw.conf
#

# set to yes to start on boot
ENABLED=yes

當我們使用 sudo ufw enable,這個檔案就會設為 ENABLE=yes,反之若是執行 sudo ufw disable 的話,這個檔案內容就是 ENABLE=no 了。

另外一個重要的檔案就是 /var/lib/ufw/user.rules 這個檔案了,我們使用 ufw 設定的防火牆內容都是放在這個檔案內(以下會說明)。

● ufw 的參數

不妨自行使用 ufw --help 來看看有那些參數可使用(如附圖一)。

附圖一


由於 ufw 位於 /usr/sbin/ 這個目錄之下,所以要設定時需使用 sudo ufw [參數] 這樣的語法。

介紹幾個重要的參數:

開啟(enable)或停止(disable) ufw
# sudo ufw enable[disable]

內定是允許或是禁止
# sudo default allow[deny]

個人建議先使用 sudo ufw default deny 將所有的由外連結至內的連結通通關掉,再使用 ufw allow 開放想開放的內容。

● 設定想開放的 protocol

格式約有以下幾種:

sudo ufw allow [開放的 protocal(port)]

ufw 會去參考 /etc/services 這個檔案的設定,如 smtp 的代號(port)是 25,www 的代號是 80,如果在 /etc/services 中無相關關設定,那麼可用代號(port no)來替代,如 vnc 的代號是 5900,在 /etc/services 中沒設定,我們可用:

# sudo ufw allow 5900

在 protocal 後可加上 tcp 或是 udp,如:

# sudo ufw allow 25/tcp

我們也可指定那些 ip 可連到本機的某個 protocol(port),如

sudo ufw alow proto tcp from 10.0.0.0/8 to 192.168.0.1 port 25

● 範例

若我們想開放本機的 80 及 53 給外部使用,不妨照以下設定:

為方便設定,少打一些 "ufw",所以先切換到 root
# sudo su

# ufw enable
# ufw default deny
# ufw allow 80
# ufw allow 53

顯示 ufw 設定(附圖二)
# ufw status

附圖二


● 刪除某一個 ufw 設定規則

ufw 雖然提供一個 delete 用來刪除某一項 ufw 設定規則,但個人覺得不是很好用,其實這些設定規則都放在 /var/lib/ufw/user.rules 這個檔案之中,所以直接改這個檔案是不是比較有效率呢?

修改後記得重新執行:

# sudo su
# ufw disable
# ufw default deny
# ufw enable

附圖三

2008-04-28

scim 在 ubuntu 8.04 的怪現象

如果你是使用 gcin 的話,而且又是使用 zh_TW.UTF-8 當作 locale,那麼不難發現一個怪現象,就是使用 sudo 時,輸入法會變成 scim。

在 7.10 的版本時可將 scim 移除,但在 8.04 由於依附性問題,"很難" 將 scim 清除。

這個問題來由是sudo 時,系統會抓當時的 locale,只要是 zh_TW,那麼就會很雞婆的將 scim 啟動。

不妨做個實驗:

1. 如果你是使用 zh_TW.UTF-8 中文介面

# sudo gedit

以上指令將會啟動 scim

# env LC_ALL=en_US.UTF-8 sudo gedit

以上指令不會啟動 scim

2. 如果和我一樣是使用英文介面,即 en_US.UTF-8

# sudo gedit 不會啟動 scim

# env LC_ALL=zh_TW.UTF-8 sudo gedit 會啟動 scim

-------

這個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不管如何設定 root 的 ~/.xinput.d/ 下的輸入法(使用 im-switch)都是沒用的。

解決的方式不是很完美,但提供了一些方法:

1. 使用 en_US.UTF-8 當做你的 lcoale,並執行

# im-switch -z en_US.UTF-8 -s gcin

或是不管任何語系,都用 gcin 輸入法

# im-switch -z all_ALL -s gcin

這樣使用 sudo gedit 時,就不會啟動 scim 了,因為 locale 不是 zh_TW.UTF-8。

缺點是顯示的是英文介面。

2. 若一定要用 zh_TW.UTF-8 當做 locale,那麼在使用 sudo 時,記得加上 env LC_ALL=en_US.UTF-8,如:

# env LC_ALL=en_US.UTF-8 sudo gedit

2-1. 修改 /etc/default/locale 這個檔案,改成如下:

LANG="en_US.UTF-8"
LANGUAGE="en_US:en"

用 sudo su 切換到 root,由於內定的 locale 是 LC_ALL=en_US.UTF-8,所以使用 gedit 等類似指令,也不會啟動 scim 這個陰魂不散的東東了。

以上辦法,不完美,但可讓 scim 不啟動。

-------

有些人可能連想到,去更改 root 的 locale 或是修改 /etc/default/locale 這個檔案再用 sudo 方法,這是沒用的,如果你的 locale 是 zh_TW.UTF-8,但使用 sudo gedit 時會將目前的 locale 資料傳過去,所以 root 還是會用到 zh_TW.UTF-8 的 locale。

2008-04-24

如何加快開啟 menu 及 icon 的速度

可能會有種感覺,在開機後,開啟 menu 或是一些程式及在桌面上顯示 icon 時,速度有些慢,這是因為:

1. 開啟 menu 時,系統會設定 delay 的時間
2. icon 沒在 cache 中,所以第一次開啟時會較慢

知道了原因,要改就容易多了。

首先在 ~/gtkrc-2.0(如沒這個檔自行建立一個),加入以下內容:

gtk-menu-popup-delay = 0

其中的 0 就是延遲時間,單位是 ms,0 表示不要延遲,如果你覺得太快,可設為 10 或 100。

另有關 icon cache 的問題,首先要了解你是使用那一個 icon,這在 /usr/share/icons/ 中可發現,如使用內定的 icon 的話,一般都是 /usr/share/icons/Human/ 這個目錄下的圖示。

另一個圖示的目錄就是 /usr/share/pixmaps/ 這個目錄了,所以如果能在開機時,就先將這些 icon(圖示)放在 cache 中,那麼執行的速度是否相對的就會加快了呢?

要如何做呢?

- 建立一個 ~/mystart(檔案名稱可自定,在此以 mystart 為例)檔案,並在內加入以下內容

find /usr/share/pixmaps/ | xargs cat > /dev/null >> ~/mystart
find /usr/share/icons/Human/ | xargs cat > /dev/null >> ~/mystart


- 將此檔案設為可執行檔

# chmod +x ~/mystart

- 為了能在登入後自動執行這個 mystart 檔,請在 menu → System → Preferences → Sessions 中新增一個 session,如下圖:

附圖一


然後重新登入系統,是不是開啟 menu 及 icon 的速度都加快了呢?

參考資料:
How to make Gnome menus Faster in Ubuntu

[轉貼]南非與巴西宣佈 ODF成為國家標準文件格式

轉貼自 "反微軟軟資訊新聞"

---- 轉貼新聞 ----

雖然微軟靠著雄厚的財力讓 ISO同意 OOXML文件格式成為 ISO的標準格式之一,從實際層面來看,目前這項決定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現在市面上根本沒有任何一套軟體可以完全正確地支援 OOXML,就連微軟自己的 MS Office 2007也沒有辦法。反觀 ODF格式,目前市面上至少有超過四十種套裝軟體或是線上軟體可以支援,例如 OpenOffice、StarOffice、Google Docs、Apple TextEdit、Lotus Symphony、Zoho Office、Adobe Buzzword等等。

上週巴西政府已經正式宣佈 ODF成為國家的標準文件格式。ODF在巴西的正式名稱將會是 NBR ISO/IEC 26300,其完整的格式內容已經被翻譯成巴西的正式語言--葡萄牙文。這將可以幫助巴西的軟體發展者開發出與其相容的應用軟體。

http://homembit.com/2008/04/odf-is-now-a-brazilian-standard-nbr-isoiec-26300.html

另 外,昨天南非政府也宣佈 ODF成為該國的標準文件格式。其實去年十月份的時候南非就已經決定要把 ODF變成政府單位裡面使用的標準文件格式。現在南非政府決定要更進一步把 ODF變成全國通用的文件格式。根據南非政府的計畫,在今年九月份之前,所有政府機構裡面的電腦都必須安裝能夠讀取和編輯 ODF文件的軟體。到 2009年的時候,南非政府希望能夠在全國推廣 ODF格式,到時候民間單位和政府單位之間流通的電子文件也會是 ODF格式。

http://www.tectonic.co.za/?p=2365

2008-04-23

ubuntu 8.04 己經發表了

在大家殷殷期待中,ubuntu 8.04 己經發表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一下官方的 news。

http://www.ubuntu.com/news

不過發表歸發表,目前還無法 download,還是要等到明天(2008-04-24,星期四)。

屆時,除了到官方網站 download 外,也可考慮國內一些 ftp 站:

台中縣教育網路中心 檔案伺服器
http://ftp.tcc.edu.tw/iso/Ubuntu/

台灣高品質學術研究網路
http://ftp.twaren.net/Linux/Ubuntu/ubuntu-cd/

國立台東大學自由軟體實驗計畫
http://mirror.nttu.edu.tw/ubuntu-releases/

Taiwan National Chi Nan University
http://ftp.ncnu.edu.tw/Linux/ubuntu/ubuntu-cd/8.04/

義守大學檔案伺服器
http://ftp.isu.edu.tw/pub/Linux/Ubuntu/releases/hardy/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ftp://linux.cis.nctu.edu.tw/Linux-Ubuntu/ubuntu-releases/hardy

2008-04-22

[轉貼]MS Office 2007沒有通過 OOXML相容性測試

以下新聞轉自 "反微軟資新聞"

---- 轉貼內容 ----

故意不相容於標準格式一直是微軟多年來採取的策略。但是和自己提出來的標準不相容會不會太誇張了一點?微軟提出來的 OOXML格式在該公司付出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之後,最近終於獲得 ISO投票通過,成為 ISO的標準格式之一,正式的編號為 ISO/IEC 29500。然而最近 ISO裡面負責維護這個標準格式的負責人 Alex Brown發現,用 Office 2007產生出來文件,根本不符合這個文件規格。

想當年微軟消滅 Netscape,故意在 IE裡面支援一套和 Javascript有點像又不完全一樣的 Jscript,讓使用者無法用 Netscape瀏覽部份的網頁,只能用 IE。為了不要讓昇陽 Sun實現 Java可以「寫一次、在任何平台上執行」的理想,故意在 Windows裡面內建的 Java編譯器上面加入不符合標準的 API。現在微軟為了不讓 ODF格式成為國際間的文件格式標準,故意提出一套非常繁雜、難以撰寫的 OOXML格式來與之抗衡

由於 OOXML文件規格書的內容超過六千多頁,當初就有許多人認為這麼複雜的規格大概只有微軟自己有辦法做出能夠相容的軟體。沒想到已經贏得了 ISO投票的戰爭,微軟似乎還是不改一直以來的習性,喜歡在暗地裡作小動作。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就算有人乖乖照著 ISO/IEC 29500的規格,製作出一套辦公室軟體,可能還是無法完全正確地讀取或是編輯 MS Office 2007的檔案。

http://www.news.com/Office-2007-fails-OOXML-conformance-test/2100-

2008-04-20

scim 的一些技巧

先對中文輸入法的幾個名詞做個解釋:

root mode: 固定的輸入視窗
over the Spot: 在輸入游標附近顯示一個拆字; 備選字視窗
on the Spot: 在輸入字時, 直接將輸入的拆碼顯示在在輸入游標處

原先使用的是 gcin, 由於那個怪怪的 "隨著輸入游標" 移動輸入視窗的功能(即 over the spot), 一直有點困擾著我, 雖然可在設定中將之固定住(root mode), 但這還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因為這個固定的視窗無法自由的移動, 有時會造成不便.

在使用 gcin 之前是用 scim 的, 於是改用 scim, 發現 scim 在幾個方面有著我想要的功能:

1. 可自由的設定三種輸入的 mode, 而且設定方便

2. 在 root mode 時, 可用滑鼠右鍵將固定的顯示輸入視窗移到不妨礙之處, 這就是我想要的功能

由於軟體的支援程度各有不同, 像 GIMP; INKSCAPE; FIREFOX ..等都有不同的適用的輸入模式, 以 GIMP 來說吧, 使用 over the spot 很方便, INKSCAPE 使用 root mode 則比較適合, 至於 FIREFOX 由於該程式的問題第一次使用中文輸入時會抓不對位置(對 over the spot 來說)

3. 另外由於個人是使用倉頡輸入法的, 在 scim 中使用倉頡輸入法(應該其它輸入法也有此功能, 請自行試試), 例如一般的倉頡輸入是以字為單位, 如想打 "倉頡" 這兩個字, 必需輸入 oiar(倉) + space 鍵 + grmbc(頡) + space 鍵, 在 scim 中(參考圖一), 可以這麼輸入 oiar(倉)grmbc(頡)+space 鍵, 也就是在輸入一個字後, 該碼組合的字如沒其它的字時我們不必按 SPACE 鍵, 而可繼續輸入下一個字(可一直重覆) .

附圖一


至於 "人生" 這兩個字就不適合了, why, 自行試試就了解了.

這個功能有什麼好處呢? 可有效的減少輸入的鍵及加快輸入速度, 例如圖書館這三個字以沒這項功能來說, 必需輸入 wryw+space鍵+lga+space鍵+oijrr+space鍵, 計 15 個按鍵.

而用這項功能的話可減少兩個鍵(中間的兩次 space鍵), 而這只是三個字耶, 想想在一長篇大論的文章中, 可有效的減少多少按鍵, 相對的也加快了輸入的速度, 減少了不少時間.

-----

相較於 gcin 的架構; 設定上的簡單scim 一般人會認為複雜多了, 以 gcin 的論點來看 scim, 我想也是有些不公平的. 不論如何使用自由軟體就是有這個好處, 你可以選擇你所愛的.

2008-04-17

薇琦姑娘之小量印刷

首先介紹個名詞 pod,pod 是 print on demand(或是 publishing on demand)的縮寫,意思是根據需求(on demand)而印或出版(print or publishing)。

在傳統的印刷市場中,想要託付印刷場印刷書籍或是自己的出版品,往往有一定的基本量(很多 1000 份為單位),兩三本想請印刷場印刷,往往是緣木求魚,不得其解的。

例如我們在網路上找了許多有關 ubuntu 應用方面的資料,可能自己使用列表機印出來的單張成本過高(通常一張至少 2-3 台幣),而且極不美觀,加上紙張、碳粉先天上的問題很難保存許久,如果再加上處理時間成本,是不是很不具經濟效益呢?

如前面所提及的,我想印 10 本有關 ubuntu 應用方面的書,作為公司教學之用,那麼除了找傳統印刷場外,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來節省成本呢?

有些印刷場雖然接單,但單張(或是單本)的成本過高(例如 10 本叫價 2萬台幣),也令人望而興嘆!

在網路上有很多提供類似的服務,可接受少量印刷,不過換湯不換藥,成本還是過多。

"薇琦姑娘印書坊" 倒是提供了一般可接受的條件:

1. 印刷基本量是一本
2. 出書時間一週
3. 每本書的價格約是 "頁數+30元台幣"

這樣的條件我想大家都能夠接受吧!

有這方面需求的朋友不妨利用下列資料連絡:

聯絡電話:(03)3607508
網站 1:http://www.wikigirl.url.tw/yellowpage/index.html
網站 2:http://wiki-girl.blogspot.com/
公司聯絡信箱:service@wikigirl.url.tw
Skype網路電話:shoichi.chou
備用聯絡信箱:wikigirl@gmail.com

2008-04-16

關於 .gtk-bookmarks 這個檔案

在我們使用電腦時,常會使用到某一些目錄,在 nautilus(參考圖一)中可使用 bookmark 的功能將目前的目錄設為 bookmark,這樣在切換目錄或是像一些 gnome 程式開啟目錄時,都會顯示這些 bookmark,這樣是不是很方便。

附圖一


這些 bookmarks 資料都是存放在 ~/.gtk-bookmarks 這個檔案內,其格式很簡單,如下是我的 .gtk-bookmarks(因已簡化,所以和你的不一樣):

file:///home/cremaker/Desktop/Documents Documents
file:///usr/share/openclipart/png png

每一行就是一個 bookmark,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目錄的路徑,如 file:///home/cremaker/Desktop/Document,另一個是顯示的名稱,像是 Documents、png。

所以我們可使用 nautilus 來加入一些常用的目錄到 bookmarks 中,或是使用 ~/.gtk-bookmarks 來加入、編輯(如名稱),這樣是不很方便?

linux 安裝硬碟分割

昨天,一位朋友的 wndows 2000 系統無法新增印表機,我幫他看了一下,原來是當初 mis 人員在規劃硬碟時,將該顆硬碟分割為 c 及 d,c 槽只有4.8GB,而且由於安裝了太多程式,導致 c 磁碟機只剩下 300KB,要裝印表機時,空間當然不夠了。而 d 有著 30GB(幾年下來只用了 3 GB 多)。一般來說這樣的分割沒錯,因為 c 槽只是放些程式及一些系統的檔案,而 d 要分割這麼大,主要是考量要放置個人使用的一些檔案。

不過有個盲點,一般在 windows 中,個人的內定檔案都是放在該使用者的 mydocument 之下,而像桌面及安裝的軟體等儲存位置也都是在 c 之下,說句坦白的,除非使用者很刻意的將檔案存在 d 分割區,否則這個 d 分割區可能到該電腦停用或報廢時都沒用到。

這不禁讓我想到在 linux 下,也有同樣的狀況。很多專家都建議將一顆硬碟分割成分幾個分割區使用,如 /boot、/home、/、/var..等,但一定得如此嗎?

專家的說詞是:

1. 便於管理
2. 當某分割區出現問題時,不致影響到其它分割區的資料

個人對此頗不以為然,原因除前所述外,我想當一個分割區出問題時,通常該代表著該硬碟即將壽終正寢了;便於管理呢?更是有點給它扯,在 /etc/fstab 中有著太多設定會便於管理嗎?不會看錯 mount point 而發生一些意外嗎?日後轉移資料不會看成困擾嗎?會不會造成後續維護人員的負擔?

在網路上常會發現到很多使用 linux 者求救關於某個分割區(通常是 /boot 或是 /home)空間不夠的問題,要如何處理。我想就是將硬碟分割成多個分割區的後果。

個人覺得一些先進建議的多個分割區方式,有著時代背景,早已不合時宜了。why?以前的 FreeBSD 或是 linux 系統需求的空間並不大,整個安裝起來可能不到幾個 GB,今日呢?舉個例子,由於核心愈來愈大,單獨的一個 /boot 區照傳統建議的 256MB,根本就不夠,這在升級核心或安裝多個核心時怎會不出問題呢?

其實,在 linux 下分割硬碟,往往依個人需求及觀點不同,有著太多不同的方法,在一些似是而非、以訛傳訛的論點下,往往造成很多新進者一時不察,導致日後升級上的困擾。

熟悉 linux 或 FreeBSD 系統的人了解,所有的目錄都是放在 / 這個 root 目錄下,另外還有一個 swap 來做記憶體交換之用。因此在現在很多先進都建議只要將系統分割成 / 及 swap 即可,這也是個人建議的方式。

於是乎問題又來了,解決了分割的問題,那麼 swap 要切多大呢?一些舊有的資料顯示為使用記憶體的 2-3 倍,大約在 256MB 就行了。同樣的,這個觀念亦過時了。

由於現在硬碟容量今非昔比,個人建議將 swap 分割到 2GB 左右,這樣當系統的傳統記憶體使用完時,swap 容量應該夠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當拿到一顆硬碟要安裝 linux 時,不知如何處理分割問題,不妨將 swap 分割成 2GB,其它的通通給 /,這樣你的系統會很簡單;若是發現到硬碟不穩了,請趁早換掉吧,重要的在這顆硬碟內的 "資料",而非該硬碟;硬碟有價,資料無價。

若真的很重視資料安全性,不妨用兩顆硬碟架個磁碟陣列,我想比將一顆硬碟分為幾個分割區比較安全的說法來得具體多了。

2008-04-12

碰到 bind 地雷

今天突然發現到 synaptic 無法使用了,連帶的 sudo 也是如此。

出現的錯誤類似 uid 錯誤,其 uid 是 109,正確的應該是 0,也就是 root(root 的 uid 是0)。

看了看 /etc/sudoers 這個檔案的所有者,居然是 bind(uid 109),怪怪。想想這兩天的操作過程,原來是透過了 synaptic 安裝了 gbindadmin(一個使用 gtk 介面的 bind 管理程式),由於這個程式的問題,會使用到 chroot,而我將 /etc 設定成 chroot 的目錄,所以連帶著將 /etc 下所有的東東都改為 bind 這個 owner,而 sudo 的 uid 是 0 並非 bind 的 uid 109,所以 sudo 無法使用。

怎麼辦呢?當然是先將 /etc/sudoers 這個檔案的 owner 改回來,但由於無法 sudo 了,怎麼處理呢?

拿出 7.10 的 live-cd,由 live-cd 開機後,mount 原先的硬碟:

# sudo mount /dev/hda1 /mnt
# cd /mnt/etc
# sudo chown root:root sudoers

經過以上 steps,sudoers 的所有者就改為 root 了。

重新開機,再將 /etc/ 下所有的目錄及檔案 owner 改為 root 或相關 owner,這樣系統就應該正常了。

經過這次教訓,有兩個結論:

1. 裝一些系統管理用的軟體還是要小心些,不要以為透過 synaptic 安裝的軟體都很 "安全"

2. 對於 ubuntu 的 sudo 功能、內建無法以 root 直接操作有些微言,雖然可用 sudo su 轉換為 root 使用者,但像這次就無法轉換為 root 了,必需拿出 live-cd 來重新設定。

其實我對於 ubuntu 的 sudo 做法,長久以來,有點給它不以為然,why?

1. 換湯不換藥,唯一安全之處就是無法直接用 root 登入到系統內,不過還是可用間接方法進入,一點也不困難。別人若是使用一般密碼進入系統後,還是可以用 sudo 來破壞你的系統,因為一般使用者密破解了,sudo 說句實話,就沒啥用了。

2. ubuntu 這種 sudo 機制,對了解的人來說,或許還可體會其 "用心良苦",但對習慣於 windows 操作的使用者來說,就可說很難體會了,明明系統提示我要做些什麼事,但還要我輸入 password,不是很奇怪嗎?可能對 windows 的使用者說上兩個小時,他們也還是對 sudo 這個機制有點霧煞煞。

或許在未來,ubuntu 的這種機制可在 "安全" 及 "方便" 兩樣情中,取得一個協調吧,期昐著!

申請免費的網域名稱

使用 linux 的朋友們,目的之一可能就是拿來架站了。由於這個緣故,常常需要以下幾項資源:

1. ip

拿來架站的主機,我一向建議使用固定 ip,why?雖然價格貴了許多,但卻有著完整的自主性及擴充性,尤其是一些商業網站或是突顯個人性質的網站,往往需和網域名稱配合,若用動態 ip 來架,雖然可用動態的將 ip 轉換到網域名稱,但總是很不方便,另一個就是形象問題了。所以幾乎沒有一個商業網站使用動態 ip 來架站。

2. 網域名稱

在網路上要讓別人找到你,你需要一個網域名稱,眾所週知的如 www.google.com、tw.yahoo.com .. 等

3. dns 解析

這項功能是將 1 的 ip 和 2 的網域名稱結合起來。例如申請了一個 168.95.1.1 ip,也申請了 test.com.tw 這個網域名稱,我們就可以使用 dns 來將這兩項合在一塊,這可使得他人使用 test.com.tw 就可找到 168.95.1.1 這台主機,而不是直接使用 168.95.1.1 這種比較不近人情的方式來取得你主機上的資訊。

----

上項 1、2 都是要花些 money 的,尤其對企業主來說,更是重要。而 3 項,在linux 上,可以使用免費的 bind、或是其它諸如 pdns(power dns).. 等 freeware 來設定。

以網域名稱來說吧,在國內一些可申請的單位早就淡出這個市場了,加上價格較國外幾乎貴上一倍多,在此惡性循環下,其服務品質也一直無法提升,往往給人一種花錢買罪受的感覺。

以我個人先前申請過的 cm-lab.idv.tw 及現在尚在使用的 in-life.idv.tw 來說吧,cm-liab 是向 pchome 申請的,其客服真的很差,造成 cm-lab 無法再繼續使用;in-life.idv.tw 是向 hinet 申請的,服務好了許多,但還是有種不被重視的感覺,倒底網域名稱不是其利潤來源,在企業追求最大利益下,使用者的權益遭忽視,也就見怪不怪了。

在支出方面,申請 idv.tw 的費用並不高,以當初我申請的價位來說,兩年不到 1000 元台幣(com.tw 一年就近一千元);在國外的行情往往是國內的一半價格以下,同時約束較少‧可選的更是多樣化,例如 cc、info .. 等後綴網域名稱。

----

說了半天,倒底要不要申請一個網域名稱呢?是否有一些 free 的資源呢?我想關鍵在於其服務品質及持久性。

twbbs.org 是一項免費的網域名稱,服務持久的支援了十年,我想是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其免費的網域名稱有兩類,twbbs.org 是先前較舊的,而 twgg.org 是新增的,這些資源除了 free 外,個人覺得其提供的內容、服務都還符合大眾所需。

例如想申請一個 my.twgg.org 網域名稱,在 http://twbbs.org/ 就可申請了(如果該網域還未被人捷足先登申請了),要如何做呢?

1. 先登入到 http://twbbs.org/,建立自己的使用者帳號,填寫一些基本資料,註冊成功的話,請到你的 e-mail 中啟動該帳號

2. 查名,也就是你想要的網域名稱,看看是否被別人先申請了

3. 如未被申請,那麼恭喜你,你有了個自己的網域名稱了

由於網域名稱只是個網路上的識別而已,所以接著下來你應該將這個網域名稱對應到你的主機上,一般來說最後都是某個 ip,目前 twbbs.org 提供的對應有很多項,如:

- 轉址:已有網域名稱,例如 test.com.tw,而在 twbbs.org 申請了一個 test.twbbs(or twgg).org,那麼可使用這種方式,也就是當別人使用 test.twbbs.org 來存取你的主機時,會自動轉到 test.com.tw 這個網址上

- dns:適合自己架 dns 的人使用,這也是個人建議方式。由於 linux 多用來架站,如果你有專屬的 ip,那麼不妨使用 bind 之類的 dns server 來架,在 twbbs.org 會記錄 dns 記錄,當他人使用 "你的主機名.twgg.org" 來拜訪你時,twgg.org 會自動找你的 dns 記錄。

使用這種方式彈性最大,why?你可自由的設定多個主機名稱,例如在 twgg 申請了 my.twgg.org 這個網域,那麼你可再架個 www.my.twgg.org、mail.my.twgg.org、myblog.my.twgg.org .. 等多個名稱,由此觀之,使用這種方式彈性最大、限制少,適合一般公司行號或個人工作室使用。

- 其它

像是 blogspot.com 的使用者支援之類,這些資料在 http://twbbs.org 上都有相關說明,請自行參考一下。

----

如果有這方面的需要,不妨到 http://twbbs.org/ 上申請你的專屬網域名稱吧!

2008-04-11

gimp 之文字功能

使用 gimp 在一些商業應用時,難免的總會和 "文字" 扯上關係,可能是一些廣告文字、公司資料(像是公司名稱、電話、地址..)。

在 gimp 中提供了完善的文字功能,在此先做個簡說:

1. gimp 對於文字上的應用,是在現有圖層上產生一個 "文字圖層(layer)"

2. 要在 gimp 中使用 Text Tool(文字功能),可使用 main window 中的 Text Tool 這個 tool

3. Text Tool 提供的 Tool option dialog,可用來設定使用的字型(font)、大小(size)、是否對字體做 Hinting、Force Auto-hinter、或是去除字型邊緣鋸齒化功能(antialiasing)、顏色(color)、對齊(justify)、縮排(indentation)、行距(line spacing)以及字距(letter spacing)..等功能,另外就是將 "字" 轉換為 path 或是 selection 以做進一步的處理。

這些有些滿簡單的,有些比較複雜,在本文中會介紹 hinting、force auto-hinter、antialiasing、path、selection .. 等功能,其它的請自行試試(應該不難理解)。

ps:在各圖型按滑鼠左鍵可放大圖型

附圖一:原圖,我們將在此圖上加上 "美麗的阿里山日出" 這段字。


將原圖轉入到 gimp 後會發現到(附圖二)layer dialog 中的 "Background" 字型為粗體字(聰明的應該想到,若載入的原圖有透明層,該字體就是一般字而非粗體字了),這是因為此圖尚無一個 "透明層",在某些情況下,gimp 會自動幫我們設定這個 layer,如新增文字圖層、將選取區複製後,都會產生一個新的 "透明層"。

附圖二:在 layer dialog 中無透明層的顯示文字為粗體字


附圖三:是 text tool(文字工具)的 tool option dialog(即用來設定字型、文字大小.. 之用的對話框)


● 在圖一中加入 "美麗的阿里山日出" 字段

- 點選 main window 中的 text tool 工具,然後在附圖一中,想放置該字串的位置點一下,就會出現如圖四的輸入視窗(gimp text editor),你的字體會和我不一樣(本例為使用王漢宗海報體,以下範例改為 cwTex 粗黑體字體)。

輸入文字時,不妨先設定 font、size、color .. 等選項。

在 text editor 中有幾個有意思的選項(參考附圖四):

附圖四


open:開啟外部的文字檔
clear:清除輸入區的資料
ltr、rtl:文字的方向是要由左至右還是由右至左
use selected font:輸入文字時,是否在 text editor 中即時顯示該字體的樣子

以上請自行試試。

ok,輸入 "美麗的阿里山日出" 字串後,在 text editor 視窗中選 close 即可關閉 text editor 視窗。

這時,注意看一下 layer dialog 中是否多了一個文字 layer(圖五)。

附圖五


● Hinting、force auto-hinter、antialiasing

由於中文字較複雜,一般字體較小時,使用 antialiasing 功能是無意義的,它會將整個字串弄 "糊" 掉。

但在字體較大時,就有存在的意義了,不妨設定一下。其中的 antialiasing 是用來消除 "字串邊緣" 鋸齒情況;hinting 用來調整字型的筆劃美感;force auto-hinter 看字面意義,就可了解用來強迫自動 hinting 之用,通常這個功能對於字體有著不錯的效果(此項需和 hinting 配合使用,不能單獨使用)。

請參考附圖六、七,分別說明了 antialiasing、hinting、hinting + force auto-hinter 等效果

附圖六:未使用 antiliasing 及使用該功能的效果


附圖七:使用 hinting 及加上 force auto-hinting 功能的效果(為求效果,關閉 antialiasing 功能。通常來說加上 force auto-hinter 功能較佳。




這項功能有什麼用呢?記得前面所提及的中文字在小字時使用 antiliasing 字會糊在一堆,所以不妨關掉 antiliasing 選項,而使用 hinting + force auto-hinter 功能。

看圖可能比較難看出其差異,自行操作一下。

● 文字轉換為 path 或是 selection 功能

可能這樣的文字效果太普通了,是否想美化一下?在 gimp 中,可先將此文字層轉為 text selection(選取區),再對這個選取區做 "美化" 的動作。

首先在該 layer 中按滑鼠右鍵,選 "text to selection",就可將文字轉為選取區了(附圖八)。

附圖八:將文字圖層轉換為 "選取區 selection"


接著下來,便可對此選取區 "予取予求" 了,例如加上材質、漸層效果 .. 讓我們為這個選取區加上材質片。

- 選擇想加入的材質片
- 將中意的材質片拖放到此選取區中(附圖九)

由於篇幅,像漸層效果及轉換為 path 功能,請自行試試,以後也會專門說明。

附圖九


附圖十:完成的一個簡單文字 + 材質片成品

logitech v220 mouse

logitech v220 這款滑鼠照官方網站的說法,較適用於筆記型電腦(因為體積較小),不過由於和其它類似品價格、功能比較後,我還是買了這台,並使用在桌上型電腦上,個人感覺還好用的,也無過小而使用起來不便之處。

這款滑鼠的基本規格如下(資料及圖片來自於官方網站):

1. 人體工學設計,柔軟橡皮側邊,提供絕佳舒適握感: 防滑的柔軟橡皮側邊,提供絕佳舒適操控感覺,滾輪鍵區域呈脊狀弧度,捲動頁面時提供更好的手握感。

2. 電池壽命增長: 有了電源開關,滑鼠電池壽命最高可達6個月。電池不足時,LED電池狀態指示燈會提醒您更換電池。

3. 方便攜帶: 當袖珍型接收器扣上滑鼠時,滑鼠會自動關閉電源。

4. 高解析度光學技術:1000dpi 光學感應,Logitech V220無線光學滑鼠的光學感應效能是一般光學滑鼠的2.5倍。

5. 四向滾輪+縮放: 最適合於瀏覽數位相片及試算表,即時縮放顯示,可以垂直及水平捲動頁面。

當然以上規格難免有些膨風,例如現在的滑鼠大多到 800 dpi 了,另外在 linux 上使用其四向滾輪會變成兩向滾輪(只能前後滾動)。

這個滑鼠安裝上幾乎是不痛不癢、非常方便的,裝上電池後,將接收器插進 usb 埠,滑鼠就可以使用了。

主要部份分為二者(參考附圖一),就是一支滑鼠(使用時需裝上內附的電池)及一個接收器。以前的無線滑鼠有些是用紅外線感應的(現在幾乎已看不到了),往往會有方向性的困擾。而這款滑鼠和接收器之間完全無方向性,像我為了方便將接收器放在電腦主機背後的 usb 插槽內,和滑鼠之間的互動也沒問題。

附圖一


另外就是 1000 dpi 的感應解析度(市面上有 1600 dpi 的其它廠商產品),在 linux ubuntu 下使用算滿方便的,從右下角移到左上方(對角滑動)較其它低於 1000 dpi 的滑鼠快速、方便了許多。雖然有這項優點,不過若你原先的滑鼠 dpi 沒這麼高,可能需要個幾分鐘來適應。

這個滑鼠在不用時可將滑鼠的電源關掉,若是使用在筆記型電腦上,亦可將接收器放在滑鼠底部(參考附圖二),的確是個不錯的設計。

附圖二


價格市面上應該在 800 台幣內就可買到了。雖然可能可買個三支左右的傳統有線滑鼠,不過考慮到方便性,及少了那老鼠尾巴所造成的不便,我想滿划算的。

logitech v220 官方網址資料:
http://www.logitech.com/index.cfm/notebook_products/mice/devices/3295&cl=tw,zh

ubuntu 7.10 VS 8.04 效能簡單評比

不多時,ubuntu 8.04 就要正式上場了。因此在大家的厚望下, 8.04 有些什麼較先前版本為優的特性呢?

在 Ubuntu "7.10 vs. Ubuntu 8.04 Benchmarks" 這篇文章中,將此兩者做個簡單的比較、測試,或許可為大家解答一些答案。

ps:測試結果以 8.04 的結果為主,若較差者以 "紅色" 表之

● 測試軟體版本

ubuntu 7.10
ubuntu 8.04

兩者都更新至 2008-04-03

● 硬體環境

主機:Lenovo ThinkPad T60
CPU:Intel Core Duo T2300(1.83GHZ)
記憶體:1GB DDR2
硬碟:80GB STAT 介面
顯示卡:ATI Mobility Radeon X1400 128MB 顯示卡記憶體

- ubuntu 7.10 軟體執行環境
核心 Linux 2.6.22、GCC 4.1.3、GNOME 2.20、X.org 7.2

- ubuntu 8.04 軟體執行環境
核心 Linux 2.6.24、GCC 4.2.3、GNOME 2.22、X.org Server 1.4.1

● 比較方式

- 分別以 Bootchar、Doom 3、LANE encoding、time disk reads、Gzip Compression、RAMspeed 測試這兩個版本

● 測試結果

- Bootchar v0.9,主要用來測試 ubuntu Boot Time,以秒為單位,時間愈短愈佳

7.10:23 秒
8.04:26 秒

* 8.04 多出 3 杪

- Doom 3 v1.3.1 版,並使用不同解析度及顯示品質測試,以 FPS 值來表示其優劣,值愈大愈佳

800x600(high quality)

7.10:50.7 fps
8.04:49.8 fps

* 8.04 差了 0.9 fps

1280x1024 Low Quality

7.10:22.0 fps
8.04:20.7 fps

* 8.04 差了 1.3 fps

- LANE Encoding v3.97,將一個 81.3MB 的 wav 檔轉換為 mp3 格式所需時間,時間以秒為單位,也是愈短愈好

7.10:61.56 秒
8.04:61.55 秒

* 8.04 小勝 0.01 秒

- Time Disk Reads,這項是使用 hdparm -t /dev/sda 來做測試基準,單位是 MB/s(每秒可傳 MB 數),此值愈大愈佳

7.10:34.20 MB/s
8.04:34.13 MB/s

* 8.04 差了 0.07 MB/s

- Gzip Compression,使用 gzip 將一個 745 MB 檔案(.tar檔)壓縮成 .gz 檔所需時間,以秒為單位,時間愈短愈好

7.10:61.61 s
8.04:62.91 s

* 8.04 差了 1.3 秒

- RAMspeed v2.4.1 測試,分別用 INTEGR BatchRun Copy 及 INTEGR BatchRun Add 來取值,單位是 MB/s,其值應該是愈大愈好

INTEGR BatchRun Copy

7.10:1946.10 MB/s
8.04:1946.65 MB/s

* 8.04 多出 0.55 MB/s

INTEGR BatchRun Add

7.10:2270.53 MB/s
8.04:2295.61 MB/s

* 8.04 多出 25.08 MB/s

結論

在部份的測試中,7.10 都較 8.04 優了些。可能 8.04 正式發表時,情況有所改觀。

要強調的是,這些都是一些極簡單的測試,並非很精確、具代表性,所以參考一下即可,莫太在意。

2008-04-10

[轉貼]巴西決定要把四十三萬台投票機改成使用 Linux

改 用電腦終端機投票,而不再使用傳統紙張投票,對於一向自許為電子資訊大國的我們看起來仍然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過金磚四國的巴西已經決定要在今年的總統大 選全面實施電子化的投票。更令人驚奇的是,至今仍被大多數台灣人視為遠遠落後的巴西居然要在這些電腦終端機上面採用 Linux,而且數量將高達四十三萬台。原本巴西的投票機是採用 Windows CE作業系統,不過今年巴西的選委會已經決定要全面改成 Linux。

這 四十三萬台投票機將會放置在巴西全國的投票所讓民眾使用。由於牽涉到的資訊內容極為敏感,因此在安全防護上也必須做到滴水不漏。所有投票機上面安裝的軟體 都必須經過數位簽證,並且這些投票機也不會連結到網際網路,而是採用封閉的網路系統。另外為了避免爭議,所有巴西的政黨都可以聘請自己的軟體專家,在今年 四月到九月之間對這整個投票系統進行稽核和測試。

http://techforce.com.br/index.php/news/linux_blog/tse_migrates_to_linux

另 外一則同樣令人高興的消息;去年瑞士的公共政策部 (DPI)在各級學校當中選定了九千台 PC同時安裝 Windows和 Linux。DPI當時的想法是它希望能夠開始在瑞士的學校推廣 Linux,但是為了避免 Linux無法達到學校的需求,造成學生的困擾,因此先讓 Windows和 Linux共存一段時間作為測試。最近 DPI已經決定,從今年九月開始,也就是新的學年度開始,這九千台 PC將會只剩下 Ubuntu Linux。因為 DPI發現 Linux能夠滿足這些學校的需求,而且這樣做也可以省下大筆的軟體授權費。

http://education.zdnet.com/?p=1615

[轉貼]羅東博愛擁抱自由軟體

剛來到羅東博愛醫院 ,在電腦桌面上,除了醫囑系統外,當然少不了編輯文件的Office軟體,不過跟大家所熟悉的Microsoft Office,羅東博愛醫院使用的是赫赫有名的自由軟體 OpenOffice ,轉頭一問小兒科的同事,發現原來這是醫院從這個月開始實施的政策,而且頗多工作人員還頗不習慣這個新界面。這讓我想起之前看到的新聞:「政府將增加 ODF文件格式 」,還有平常在醫院工作時,常常受到windows中毒的困擾經驗。更積極的是,博愛醫院在今天下午還舉辦OpenOffice使用課程,在課程的時候, 主講者除了跟所有員工簡介OpenOffice的writer, Calc, Impress, Draw等等,也跟員工解釋了醫院為什麼要選擇OpenOffice的原因,甚至還特別跟大家解釋了自由軟體(freeware)的觀念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個小時,卻可以感受到院方積極推動自由軟體的態度和做法。

這幾年的自由軟體風潮,可以說是如火如荼,在今年台北的資訊 展也有自由軟體 的擺攤,而且許多國家 ,以漸漸的捨棄Microsoft之類的企業付費軟體,投向自由軟體的懷抱,例如德國政府公部門,大量使用自由軟體 ,也公佈了轉換手冊;去年瑞士的公共政策部 (DPI)在各級學校當中選定了九千台 PC同時安裝 Windows和 Linux,從今年九月開始,這九千台電腦將只剩下Ubuntu Linux;巴西也決定在今年的總統大選投票的電腦終端機全面採用Linux ;馬來西亞國家現代發展局也正式向Microsoft Office說再見;挪威甚至禁止MS Office格式出現在政府網站上,台灣也算是資訊大國,但是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我們在去年時才宣布將選擇部份政府機關導入Linux,很多 政府入口網站,都還是標明著類似的標語:最佳瀏覽環境 IE 5.5以上版本,提供下載的文件格式還是MS Office。

自由軟體的價 值不只是「免費」,freeware的確可以讓政府/企業節省下大筆的軟體授權費外,更重要的是自由軟體核心的公開,讓任何程式開發者可以發展出適合自己 環境、使用者的軟體和配件,free的意義不只是免費,還包括了自由使用、高度開發和共享,以及靈活延展發展性。就以羅東博愛醫院為例,院內授權的 Microsoft office XP目前雖然還在微軟的支援服務內,但是必須支付年費,否則微軟就不提供疑難雜症的解決,而早期Office 97/98也早就不提供服務,目前微軟還提提供Office 2000, Office 2003的支援服務,但這也不是永遠持續的,微軟的產品都有一定的產品技術支援準則 ,譬如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edition ,主流支援服務已停止;即使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 也將在2014年終止延伸支援服務,可怕的是在停止服務後,軟體在新硬體、作業系統或是不同軟體間的衝突,將會求助無門,因為這些封閉性的商業軟體,除了 他們公司的內人外,沒有人知道他們軟體的核心內容為何,自然也沒有人可以提供相關的維修甚至是升級服務;就算有人有能力,也限於商業合約不能做啥,結果就 是大家都被逼迫的升級,即使你只是要用最簡單的功能,也必須被強迫去購買最新的功能強大版本!不要以為這些不重要,一個組織(政府),經年累月下來,會有 許多的電腦文件,如果10年前的文件格式不在被支援時,那是很令人頭痛的問題。

所以呢!我在windows的電腦上,很早就開始使用 Openoffice來編輯自己的文件,而羅東博愛醫院,是我第一個遇到,有系統且制度化的在推動自由軟體使用的工作地點,我想醫院不想只是節省下大筆的 授權金,而是想更進一步結合院內的系統來發展電子化的管理或病歷系統吧!我想醫院的領等階層,不論是看到自由軟體的價值,或是單純的想要節省醫院經營成 本,我想能夠做這樣的決策,並且立即的在院內實施,的確也算是有Guts的啦!比起一些公家機關,在網路首頁上,還只是限定IE瀏覽或指提供MS Office格式的文件下載來說,在邁向自由軟體的潮流上,私人企業或NGO的確是比政府機關來的有魄力和效率。

看完這篇文章後,還是推 薦你們來使用自由軟體,就從丟棄Microsoft Office開始吧!而且建議你可以暫時不要移除Microsoft Office,但是在寫文章或是做簡報的時候,就從Openoffice著手,有問題也可以到Openoffice補給站詢問,或是詳加利用裡面的 Help功能,或是利用網站上熱心網友做的教學文件,都是很好入手的機會。祝大家在自由軟體上,使用快樂順利,也希望台灣政府可以順利的趕上這個潮流,並 順利轉移成功。這是不是也包括在520之後的大期待呢?哈哈~~

文章來源:
http://www.quintin.url.tw/rewrite.php/read-753.html

2008-04-09

唉!ubuntu 台灣站又給它當了

首先,個人絕無興災樂禍的心態,只是有著以下感覺:

1. www.ubuntu.org.tw 算是國內 ubuntu 唯一的一個官方網站,重要性當然不可言喻。但當機的頻率是否高了些呢?我想可能有些紀錄已破了一般網站當機的紀錄,做為一個 ubuntu 的官方網站,其中是否有著太多事該檢討呢?

2. 網站管理者,是否該好好負起責任呢?滿爆笑的是,上回連著近10天的當機事件,主其事者連真正原因是什麼,都說不出個所以來?是否該打屁股了?是否該對廣大的台灣 ubuntu 使用者有個說明呢?

3. 當機頻率是否太高了呢?而且常是無預警性的,而事後又支支吾吾,講不出個所以,一次兩次,大家可以體諒,但頻繁的當機事件,是否是人為管理不當所致呢‧,相對於國內類似其它 linux 社群網站的管理成效,ubuntu 管理者,是否該深切自我反省呢?

4. 由於這是一個官方網站(.org),其地位截然不同於一般的個人網站,所以請莫以一般網站的當機來等視之。重要的是坐擁 .org 資源,擔當當然高於一般個人的網站,而不是以一些 543、不知所云的言論來搪塞 ubuntu 社群愛好者。網站管理者,更不適當以 "個人興趣、義務幫忙.." 等似是而非的言論來當說詞,應該痛定思痛,找出真正原因,給國內 ubuntu 社群一個交待。

真的很希望,在這次當機事件後,管理群能有所警愓,莫再因循苟且,並對廣大ubuntu 提出原因及改善措施,並具體實踐,方不負國內 ubuntu 社群的期昐!

2008-04-07

做個不一樣的相框

在 gimp 中要做個相框是件很容易的事,在此介紹一種 "兩層(layer)" 相框的做法。

所謂的兩層相框做法,就是:

1. 首先使用 gimp 載入圖片,使用 layer 複製一個相同大小的 layer

2. 將上層的圖片縮小些(可使用影像視窗(image window)功能表的 Layer → Scale Layer 這個項目來縮小圖層,可以用 pixel 或是百分比(個人建議用此項)來達到此用的。同時為了較具活潑性,不妨將此 layer 做些變化,例如本例使用 Rotate Tool 來將圖型旋轉一個角度(視自己喜好而定)

3. 在底層的圖片,就是我們的相框部份了。我們可在此做不同的處理,例如將原圖的 hue(色相)改變、填入材質片(pattern) .. 等,以達到不同的相框效果

以下是一張由網路抓下的史前巨石文化智利外海巨人陣的圖片。

附圖一


附圖二是將底層圖使用 Colors → Colorize 中的 hue 來調整色相

附圖二


附圖三是將底層圖使用材質片來填充,是不是很有特色呢?

附圖三


這些只是個簡單介紹,想想是否可使用漸層或是顏色來做,並加上其它變化呢?自行試試!

2007 年 linux 使用狀況調查

這份資料是 desktop linux 這個網站在 2007 年所做的一項調查,參與的人數有 38,500 人, 截止日期為 2007-08-21 日,雖然離 "年底" 還有幾個月,不過我想還是具有參考價值。

我節錄了一般比較受關心的 linux 發行版本、使用的桌面管理系統、瀏覽器這方面的資料。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份調查,只具參考價值,很可能和你所體會或是你周遭的情況有所不同,so,看看,心中有個概念就行了。

1. 使用的 linux 發行版本

在這方面,debian 系列佔有極大比率,以 ubuntu 和其它的 debian 發行版本就佔了 44% 之強。前三名排行分別為 ubutnu、suse、other debian。

附圖一



附圖二



2. 使用的桌面系統

看來使用 gnome 還是佔了大部份,前三名分別為 gnome、kde、xfce

附圖三



3. 使用的瀏覽器

這方面,不用它想的 firefox 當然是穩居第一了,第二、三名分別為 kde 的 konqueror、opera,而 mac 的 safari 只佔了 0.2%,排名倒數第二,或許這項資料可給寫網頁的朋友做個參考吧!

附圖四



參考網址:
http://www.desktoplinux.com/cgi-bin/survey/survey.cgi?view=archive&id=0813200712407

2008-04-05

gimp 的一些體會與感想

對於美工點陣圖軟體,很多人會認為似乎在 linux 上只有 gimp 可以使用,其實這是錯誤的。像 kde 系列的軟體中也有 krita 這個東東,它也可以用來編輯點陣圖;還有很多類似的軟體,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 http://www.gnomefiles.org/ 尋寶一下。

在 linux 上,由於 gimp 有著無上的代表性,所以眾人皆認為,在 linux 上的點陣圖編輯軟體,gimp 就屬唯一了。因此眾矢之的,很多人喜歡拿在 m$ 上的軟體來和 gimp 比較,我想是很不公平的。

在未走入 linux 世界前,個人最常使用的美工軟體是 photo impact 及 coredraw,其中的 photo impact 使用起來還真是方便,往往用滑鼠拉個幾拉,一個不錯的產品就呈現出來了;而 coredraw 用來做一些 logo 等類的向量圖,更是伴隨著我近五年的時間。

像 photo shop,個人使用過幾次,真格的,覺得很不上手,這或許和我使用的習慣不同吧!有些人會認為用 gimp 不好用,我想這也是使用習慣所致。

其實,我一直有種感覺,對於學習來說,是 how to 還是 know how 呢?how to 只告訴你怎麼做(可說是只重結果不問過程),而 know how 呢?是教你方法,告訴你為什麼要這樣(重結果更重過程);及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那麼想想那個比較 "優" 呢?

很多程式設計者或是美工人員,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想像、創意空間,軟體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它只是用來幫助你完成你的 idea 之用,也就是說你的創意是主要的因素,而軟體只是一種工具。

拿 photo impact 來說吧,很多東東它都幫你設定好了,你可以很方便的使用(how to),但可能在你完成一個相當棒的成品,你卻不了解這其中的過程(也就是說 know how)。

或許有人說這就是使用軟體的目的啊!但從另一面來說,是否扼殺了創意呢?軟體是否又 "管" 得太多了呢?

美工軟體都有一定的元素及觀念,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了解 ;

1. 層(layer)

- 什麼是 layer,在這個 layer 上我們可做些什麼

2. selection(選取區)

- 其定義和使用時機,又 selection 和 layer 之間要如何互換,如何將一個選取區處理後,視需要轉換為 layer

3. path(路徑)

- selection 和 path 常會令人混淆,這也是很多人評斷該軟體好不好用的原因。像在 photo impact 中幾乎把 selection 及 path 封裝起來,讓人感受不到其影響。

- selection 和 path 就好像一體兩面、兄弟般的關係密切,其間可將 selection 和 path 互換,做不同的處理。

4. 文字

- 在 gimp 中將文字當做一個單獨的 layer 處理,你可新增加一段文字後,就不難發現在你的 layer 中多了該文字的 layer

-------

在 gimp 中,我想搞懂了以上四項要素,那麼你已掌握了 gimp 70% 的精華。在其它軟體中都是將以上簡化,儘量做得對使用者 friendly 些,這也是一般使用者認為該軟體好用的原因了,其實骨子里都是這幾項東東在主導。

至於像 plugins,只是將以上要素組合成一個好用的功能罷了。沒有使用這些 plugins 是否就無法完成類似的功能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可藉由基本的要素(像以上 1-4)來完成類似的工作,只是有些不太方便及耗用時間。

所以 plugins 只是個輔具罷了,不得己而使用之。以基本的元件來完成相關的工作,這會讓你更了解其過程及在技巧上的精進。

而且 plugins 因有無安裝而影響到使用可否。例如很多人在網路上抓了很多的 plugins 使用,而裝到自己的美工軟體中。當然,使用這台電腦沒問題的可以很方便使用這些 plugins,但如果使用它台電腦呢?是否就馬上露出你美工技巧上的底線呢?

另外,完成一個同樣的效果,往往有很多方法,所以不妨多試試不同的方式。再來就是多多練習了,熟能生巧。同樣的成品效果,可能別人要使用一個小時,而你只需要 15 分鐘,這就在於平時的練習及所下功夫的多少使然了。

2008-03-26

ubuntu 7.10 使用 deb 檔安裝 inkscape 0.46

在 "ubuntu 7.10 安裝 inkscape 0.46" 這篇文章中介紹了如何下載 inkscape 0.46 原始檔而自行編譯軟體。

今天在 http://www.inkscape.org/ 看到目前已有 ubuntu 7.10 的 deb 檔可以使用了,在你的 /etc/apt/sources.list 這個檔案中加入以下內容,就可使用 apt-get 或是 synaptic 來安裝 inkscape 0.46 版了:

deb http://ppa.launchpad.net/inkscape.testers/ubuntu gutsy main
deb-src http://ppa.launchpad.net/inkscape.testers/ubuntu gutsy main

另外在 ubuntu hardy 版本中已內含相關的 deb 檔了,所以就不必這麼累而可直接行安裝了。

參考網址:

http://www.inkscape.org/

2008-03-24

對於自由軟體,政府應該..

國防、經濟、科技發展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命脈。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在國際社會中,處處受限於人,很難翻身。在科技發展中,電腦科技無疑的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量,不論是在硬體或是軟體上。

在硬體方面,由於個人電腦(pc)採開放的作法,問題不大,其中的 cpu 來說呢,除了主流的 intel、amd 系統,國內也早有 via 的產品;對岸也發展了龍蕊,這些 cpu 都己達可用階段,所以要不要受限於 intel、amd,我們有選擇權。

在軟體方面,相對於大陸方面將 "紅旗 linux" 定為重點發展,也有一定的成績。國內在這一方面真的要加把勁了。

在國內,自由軟體的發展,多是由於社群的 "自醒自覺" 以及微軟的 "鴨霸" 下的產物。於是乎有些特質及那些副作用呢?:

- 百花齊放,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 linux 發行版本及愛好擁戴者,而各版本間雖然都是基於 linux 核心,但多少有些不同,這常會令新進者眼花撩亂,需有一段陣痛期來適應,這也是個人一直覺得 "成也 linux,敗也 linux" 的原因了

- 由於國內的自由軟體幾乎都是社群在支持著,目前自由軟體發展也在於這些人的推動,由於社群力量的分散與多樣化及偏重的方向,反而造成了自由軟體發展上的一些困擾

- 國內電腦發展執世界之牛耳,但奇怪的是自由軟體在台灣反而未蒙其利,很多硬體在自由軟體上都無法正常使用或只能可憐的使用一小部份功能。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嗎?廠商也有著很多解釋,但事實真象呢?除了廠商的短視近利及不為人知的因素外,政府是否應拿出魄力,強制硬體的驗證及相容性,沒有符合 linux 自由軟體的標準,不可上市、販賣,而不是成立一個虛應了事的 "硬體相容測試中心",讓廠商 "自由心證" 的來配合。想想看看事實吧,幾年下來了,成效如何,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 軟體是自由軟體陣營中重要的一環,由於 linux 是老外的產物,在軟體使用思考上,移植到國內,必定會打些折扣。個人一直覺得自由軟體要從政府機關、公司行號下發源,而不是像目前多是一些個體戶在默默使用、推行。但看一下,連一套像樣的企業三寶,會計、進銷存、人事薪資軟體都沒,又如何在公司行號中推行呢?

有些社群的朋友,這點或許不以為然。強調從 linux 自由軟體的 "種苗" 開始著手,只要這些種苗成長、茁壯了,便可由質變量的改變整個軟體環境。問題是這些種苗沒一個後天良好的環境接續著,可能就逐漸枯萎了,這也是目前 linux 自由軟體只存活在某一些領域的原因了。

所以自由軟體單靠少部份熱心者的奉獻發展是很有限的,只會是玩家下的玩物,難以走入尋常百姓之家。

- 中文的重要性:雖然目前我還是使用英文的介面,但絕不是反對中文化。中文如目前有那些問題呢?:

1. 中文輸入軟體的完整及實用性仍有待加強

2. 中文字體,目前很亂,缺字的問題、字體樣式,都有待補強

3. 軟體的中文翻譯,應該有個統一協調單位,而不是你翻你的,我譯我想要的,導致一個名詞,有種多個中文名詞,這就不如用英文來看反而來得好些

- 建立一個 linux 自由軟體的友好使用環境:

目前使用 linux 自由軟體,好像次等公民,在很多使用環境上都處處受限。像是一些 for IE only 的網站或政府以及和百姓息息相關的報稅、金融機關,或是基於封閉的微軟系統,這只會助長軟體的畸型、不正常發展。

另外在文件方面,一定要採用開放格式,而非使用封閉格式,這樣才能降低不肖業者的壟斷。

業者為何喜歡自創 "格式" 呢?說白了,除了莫名其妙的著作權衍生的權利金外,壟斷背後的莫大利益更是主因。至於功能更強大、更好用,這只是官方說法罷了!!

- 建立良性的軟體競爭遊戲規則:

這項是很重要的。財大氣粗的軟體業者,可利用其廣大資源、財力來左右軟體的及發展及扼殺對手,不乏許多血淋淋、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政府要拿出勇氣來,面抗這種惡質、不正常的競爭,並訂定相關法律,以保護軟體發展業的基本生存空間。

--------

所以政府相關單位的態度及支援就很重要了。對於微軟在國內的予取予求,我們有必要照單全收嗎?在那莫名其妙、保護少部份人利益的惡法:著作權下,今天台灣的軟體使用者,似乎有點像清朝末期般似的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感覺,有時想想真的心中快樂不起來。

相較於韓國、大陸、歐洲(尤其是北歐).. 等國家對微軟不合理競爭的強硬作法,我們的政府是否對微軟對軟體 "硬" 起來,保護軟體使用者的權利呢?

每次談到微軟這個怪獸,感觸就多了,轉回正題。那麼我們的政府對於自由軟體該做些什麼呢?:

- 訂定 linux 的官方版本並成立專門管理部門以利推動,這不是否認其它的 linux 版本,而是著重於力量的統合,而不致於力量的分散。相對的其它 linux 發行版本亦可由此間接受益

- 對於社群發展者及網站多多給予補助、獎勵,而不是像每年象徵性的發給一些莫明奇妙的廠商(實在看了笑在眼里,而心中淌血),這種事不是皆大歡喜的在作秀,在有限的資源下更應花在刀口上

- 成立硬體專門認證部門;用強制的硬體認證解決硬體相容問題,而非不痛不癢的使用消極方式。未通過認證者,不得販售,才能有效解決硬體相容問題,也打消業者取巧心態

- 發展共通軟體,像先前提到的會計、進銷存.. 等軟體,或是給予相關開發人員補助,並備妥詳細使用說明。一則減少不景氣下企業界開銷外,更可藉此推廣自由軟體

- 字體、中文輸入法的統一標準訂定,以讓社群開發者有所依循

- 多多出版相關書籍或雜誌、期刊,鼓勵、推動 linux 自由軟體

- 強制規定使用開放格式,不論政府單位(從 2003 年開始有在實施,但有些單位就是皮皮的),金融機關、民間企業,都要依循、使用開放格式,並做好檢覆機制,不合格者應予適當處份

- 對於不正當的軟體競爭,要以壯士斷腕的精神處理,不可再一昧姑息,息以養奸

- 各教育單位,應排入自由軟體課程,擴大彼等在大環境的矇蔽下,增進對軟體自由的認知,以防止一家獨大,消弭不公的軟體競爭(在微軟的不正當競爭下,多少電腦使用者以為這世界作業系統只有 windows,辦公室軟體只有 ms office)

--------

以上所言,有些是老生常談了,大家都知道,唯缺的只是行動力。在此大選過後,也希望新政府能有所為,以免台灣身外於全世界自由軟體洪流之外,更可避免沈於軟體惡勢力下的殖民地而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一直認為,我們有著全世界素質最高的公務人員,但在官樣文化、上位者不良之下,有能力者實在很難發展其抱負。

亦如開頭所言,軟體工業左右著一國實力及國際地位,這也是幾年來有知之國努力的方向及覺醒,我們切切不可缺席,以保持國家永久之競爭力而免受制於人!!

2008-03-23

製作 gimp textures

texture(材質片),在美工應用中是常見的技法之一。除了 gimp 內附的材質片外,是否可自製一些個人使用的材質片呢?答案當然是可行的。

- 在 gimp 中,材質片的延伸名稱為 .pat 檔(亦即 pattern 之意)

- 可將製作的材質片放在個人 ~/.gcmp-2.4(視 gimp 的版本,自行調整)/.patterns/ 這個目錄之中

然後重新啟動 gimp 或在 Patterns dialog(如下圖)中更新材質片即可使用了。



比較困擾的是如何做一個 seamless(無縫) 的材質片。簡單的說,所謂 seamless 就是使用材質片時,其連接處是否很 "自然"、不突兀。

如附圖一是一個沒經 seamless 處理過的的材質片,附圖二是使用這個材質片的效果,可以看出很不自然。

附圖一


附圖二


在 gimp 中要做 seamless 材質片很容易,將想要做的材質片樣本載入後,選 image window → Filters → Map → Make Seamless 這項功能,gimp 自然就會幫你產生一個材質片了。

附圖三是使用附圖一經 seamless 處理過的材質片,附圖四則是使用附圖三為基礎做的圖型,在材質片之連接處看起來是否自然多了。

附圖三


附圖四

2008-03-22

編譯 gcin 1.4.0 pre10

在 ubuntu 中的 gcin 版本一直停留在 1.3.4 版,而在 gcin 官方網站中已出現 1.4.0 版了,兩者差異不可謂之不大。

使用 gcin 1.3.4 版對我來說有兩個比較大的問題:

- 使用倉頡,當字碼為五碼時(如德這個字),輸入完畢後,若想輸入一個空白,需按兩次 space 鍵,取碼在五個字以內則沒這個問題

- 由於 gcin 1.3.4 會安裝 gcin-qt3-immodule 這個套件,這個套件和 firefox 有點問題,安裝後會發現 firefox 中的網址或是網址列旁的搜尋列無法使用方向鍵來選擇,只能使用滑鼠來選

首先要強調的是目前的 1.4.0 版是個 preview 的版本,但由於前一個版本,即 1.3.9 問題還很多,且沒滿足個人的需要,所以我直接安裝 1.4.0 pre10 這個版本。

可在以下網址中,看看各版本之間的差異:

http://cle.linux.org.tw/gcin/download/Changelog

要安裝 gcin 1.4.0 版,先到以下網址下載原始檔案(檔名為 gcin-1.4.0.pre10.tar.bz2):

http://cle.linux.org.tw/gcin/download/

首先解壓縮,再進入到 gcin 解壓縮的目錄內,做 configure 的動作:

- 看看有那些參數可用(configure)
# ./configure --help

由於原先 gcin 的 prefix 是在 /usr 這個目錄下,所以不妨在 configure 時使用(個人建議):

# ./configure --prefix=/usr

在 ubuntu 中會出現以下訊息,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在 ubuntu 中這些檔案其實放在 /usr/lib/qt3/plugins/ 目錄之下,不過我們可忽略它。

testing if you have QT_IM_MODULE dir:/usr/lib/qt3/plugins/lib/inputmethods support
testing if you have QT_IM_MODULE dir:/usr/lib/qt4/plugins/lib/inputmethods support
-> No, you don't have

- 編譯(make)

再來就是 make,可能會出現以下訊息,這是由於沒有安裝 libxtst-dev 這個套件,請使用 synaptic 安裝:

/usr/bin/ld: cannot find -lXtst
collect2: ld returned 1 exit status
make: *** [gcin] Error 1

- 安裝 make install

在 make install 之前,不妨先使用 synaptic 將 gcin 1.3.4 解除安裝。

最後使用 sudo make install 來裝到各個相關相錄中。

然後重新啟動系統(reboot),你的 gcin 應該是 gcin 1.4.0 pre10 版了(如下圖)。



使用 gcin 1.4.0 版,原先五碼及 firefox 網址列的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另外先前 gcin 1.3.4 版的 gcin-qt3-immodule 應該是為了在 qt 環境中使用,目前的版本不用(也沒)這個套件了,安裝完後使用一些 qt library 的程式也沒問題了。

下圖是使用 kate 輸入中文的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