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很簡單:
2014-10-27
2014-10-25
Fast Page Scroll 擴充 extension
可能大家都發現到,一些瀏覽器的右鍵都沒提供到 "網頁 Top" 及 "Bottom" 功能,雖然說可直用鍵盤的 Home 及 End 鍵來達到這個需求,但總是覺得有點不便。
有沒有可以直接用滑鼠就可直接控制了呢?可以試試 ☞ Fast Page Scroll 這個 Google Chrome 的 extension。
有沒有可以直接用滑鼠就可直接控制了呢?可以試試 ☞ Fast Page Scroll 這個 Google Chrome 的 extension。
2014-10-23
在 Google Chrome 加入 Auto Scroll 功能
慣於使用 Google Chrome 的網友們可能了解沒 Auto Scroll 功能。這或許是設計上和其它瀏覽器的不同。
在 Google Chrome 中,滑鼠中鍵內定是用來:
在 Google Chrome 中,滑鼠中鍵內定是用來:
- 在一個連結中開啟到 tab 中
- 在 tab 列表中用來關閉一個 tab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個 Auto Scroll 功能有時真的還滿方便的。例如不想在一長篇文章中,一直捲動滑鼠中鍵(嗯!滿給它累的),就有這種需求了。
2014-10-22
在 Google Chrome 中加入 feedly mini extension
在 "在 RSS Subscription Extension 加入 feedly" 這篇文章中,曾介紹過如何在 Google-Chrome 中加入對 feedly Reader 的支援,不過有網友說有點麻煩,因此在此介紹另一種方法,也是使用 Google 的 extension 來完成,這個 extension 名稱為 feedly mini。
大家可在 Chrome Web Store 中用關鍵字 "feedly mini" 找到並安裝。
安裝完後在 Google Chrome 瀏覽器中的右下角,應該會有 feedly mini 的圖示,要注意,顏色可能很淡,用滑鼠點選後會出現如下的圖示:
PS: 當正在瀏覽的網頁有支援 RSS 或 Atom 的訂閱功能時,才會出現這個圖示
2014-10-20
在 RSS Subscription Extension 加入 feedly
Google Chrome 內定是沒有 RSS 訂閱功能的,可以安裝 RSS Subscription Extension 這個 extension。可到以下網址安裝: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rss-subscription-extensio/bmjffnfcokiodbeiamclanljnaheeoke
安裝完以後,會發現到內定的 RSS Reader 怎麼都這麼陌生。若有安裝 feedly,可以將 feedly 加到 RSS Subscription Extension 之中。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rss-subscription-extensio/bmjffnfcokiodbeiamclanljnaheeoke
安裝完以後,會發現到內定的 RSS Reader 怎麼都這麼陌生。若有安裝 feedly,可以將 feedly 加到 RSS Subscription Extension 之中。
2008-07-09
google gmail 的 Last account activity
使用 google gmail 的朋友,不知是否發現在你登入後,在最下方多了一項功能 Last account activity,如下圖:
圖一

這項好用的功能有何用處呢?
我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來檢查是否你的 gamil 有被他人盜用了。
在圖一中如想看帳號使用的情況,可用 mouse 左鍵按一下 "Details" 這個連結,gamil 會另開一個視窗顯示 gamil 的使用記錄(如圖二),這些資料顯示了 Access Type、IP address 及 Date/Time 資料,我們可很方便的由這些資料查看出是否有異常使用的記錄,如 ip 或是使用時間。
圖二

在圖二還有一項好用的功能 "Sign out all other sessions"。我們可能用不同的電腦使用 gmail,於是問題來了,如果忘了登出(也沒關掉瀏覽器)的話,那麼別人是否就可一覽無遺的看盡你的 mail 資料呢?這時不妨善用 "Sign out all other sessions" 這項功能吧!
對此有興趣的話,不妨造訪以下網址,上面有詳細的說明:
http://mail.google.com/support/bin/answer.py?ctx=gmail&answer=45938
圖一

這項好用的功能有何用處呢?
我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來檢查是否你的 gamil 有被他人盜用了。
在圖一中如想看帳號使用的情況,可用 mouse 左鍵按一下 "Details" 這個連結,gamil 會另開一個視窗顯示 gamil 的使用記錄(如圖二),這些資料顯示了 Access Type、IP address 及 Date/Time 資料,我們可很方便的由這些資料查看出是否有異常使用的記錄,如 ip 或是使用時間。
圖二

在圖二還有一項好用的功能 "Sign out all other sessions"。我們可能用不同的電腦使用 gmail,於是問題來了,如果忘了登出(也沒關掉瀏覽器)的話,那麼別人是否就可一覽無遺的看盡你的 mail 資料呢?這時不妨善用 "Sign out all other sessions" 這項功能吧!
對此有興趣的話,不妨造訪以下網址,上面有詳細的說明:
http://mail.google.com/support/bin/answer.py?ctx=gmail&answer=45938
2008-01-21
google blogspot 提供的 openid 功能
在 "聊聊 openid" 這篇文章中提到一些有關 open 的一些基礎常識。在文章中也預期的一些重量級的網路業者會逐漸提供這樣的功能。
在以下這篇文章中 google 的 blogsopt 也順應潮流的提供用戶方便的使用 openid。
http://bloggerindraft.blogspot.com/2008/01/new-feature-blogger-as-openid-provider.html
只要你有是使用 blogspot 的用戶,那麼都可以用你的 blogspot 來當做 openid 使用。
舉例來說,我的 blogsopt 網址是 cm-life.blogspot.com ,那麼我就可以使用我的網址來當做我的 openid,這樣就可以不用到一些提供申請 openid 的網站申請了,這有什麼好處呢?一來比較方便,二則安全多了。畢竟 openid 的帳號及密碼放在業者那兒總是有些給它擔心 :-(
以下說明如何將你的 blogspot 網址當做 openid 使用的 steps:
1. 首先到以下網站,將你的 openid 功能開啟
http://draft.blogger.com/edit-profile.g

2. 修改你的網頁中的 html 設定

3. 測試一下,本例使用在 blogspot 中使用 comment 時用 openid 來認證

4. 結語
目前申請 openid 很方便,但可用的網站還不多。不過我想隨著 openid 的觀念普及後,這個情況會有所改善的。
在以下這篇文章中 google 的 blogsopt 也順應潮流的提供用戶方便的使用 openid。
http://bloggerindraft.blogspot.com/2008/01/new-feature-blogger-as-openid-provider.html
只要你有是使用 blogspot 的用戶,那麼都可以用你的 blogspot 來當做 openid 使用。
舉例來說,我的 blogsopt 網址是 cm-life.blogspot.com ,那麼我就可以使用我的網址來當做我的 openid,這樣就可以不用到一些提供申請 openid 的網站申請了,這有什麼好處呢?一來比較方便,二則安全多了。畢竟 openid 的帳號及密碼放在業者那兒總是有些給它擔心 :-(
以下說明如何將你的 blogspot 網址當做 openid 使用的 steps:
1. 首先到以下網站,將你的 openid 功能開啟
http://draft.blogger.com/edit-profile.g

2. 修改你的網頁中的 html 設定

3. 測試一下,本例使用在 blogspot 中使用 comment 時用 openid 來認證

4. 結語
目前申請 openid 很方便,但可用的網站還不多。不過我想隨著 openid 的觀念普及後,這個情況會有所改善的。
2008-01-02
用 blog 寫日記
時至 2008 年,是否有一些新的期許。或許你有個計劃,要好好的掌握住今年,不再渾渾噩噩過日子,那麼寫日記可能是個好的 idea 及開始。
有人用相片寫日記,有人用日記本寫日記,現在網路流行了,或許用 blog 寫日記是個更好的點子。它不但可使用文字,也可使用圖片,如果願意,也可使用影片及音樂來寫日記。
問題來了,要如何建立自己的 blog 呢?目前很多入口網站都提供免費的 blog 資源,只要你是它們的會員,都可以免費的使用這項資源。那麼要向那家申請呢?我想必需考慮以下幾點:
1. 由於這些資源都是免費的,因此難免都有一些不請自來的 "附加功能",像令人厭惡的廣告。我想適當的廣告是業者生存的依附,但如太過份了,就會造成困擾了。
2. 不要有太多的限制。blog 由於偏向個人意識,所以一些有的沒的限制就有些綁手綁腳,讓人難以發揮。在合理的要求下,給予使用者最大的自由,這是評判資源提供者的法則。
3. 選擇業界規模較大的提供者,不要選一些阿貓阿狗的業者。這樣較有保障,可能你的 blog 對你很重要,畢竟這些都是生活上的點滴與心血。那麼選擇一個口碑良好、業界存在已久的提供者就很重要了。否則到時提供者無預警的掛了,或是把你賣給它人(像是先前的無名小站賣給yahoo),你可能就欲哭無淚了。
4. 系統的整合性問題。目前的傾向是整個系統服務的整合,除了 blog 外,像是 e-mail、網路相簿、行事曆 .. 等,有了這些整合,你的 blog 未來的擴充才會有力。
由於我是使用 google,在 google 上的 blog 就是 blogspot,這是完全免費的,也完全沒有一些業者強加的廣告功能,可說是個人選擇的首選。
要加入 blogspot 很簡單,只要你有 google mail,就可免費使用及架設你的 blog 了,如果你沒有 google mail,那麼請到以下網址中申請一個:
http://mail.google.com
有點失言,嚴格來說,應該說是申請一個 google 帳號。也就是說有了這個 google 這個帳號,你就可以悠遊於各種 google 提供的服務,像是 e-mail、相簿、blog、網路地圖、行事曆、網路office(Document) .. 等好用的東東。
申請 google 之後,可在以下網址中一步步建立你的 blog,如附圖:
http://www.blogspot.com

特別強調的是,blogspot 提供給你的是一個專用的網址,如我的 blog 網址是 cm-life.blogspot.com,而不是像一般業者的 "http://業者的網址/cm-life",這有什麼差別呢?這是你專用的網址,而不是依附在業者網域名稱之下的網址,這當然看起來專業多了。
google 目前提供的附加功能很多(有點給它亂),你可在以下使用你適合、想用的:
http://www.google.com/intl/zh-TW/options/
願大家使用 google blog(blogspot) 愉快!開始用 blog 將你的生活點滴紀錄下來!
有人用相片寫日記,有人用日記本寫日記,現在網路流行了,或許用 blog 寫日記是個更好的點子。它不但可使用文字,也可使用圖片,如果願意,也可使用影片及音樂來寫日記。
問題來了,要如何建立自己的 blog 呢?目前很多入口網站都提供免費的 blog 資源,只要你是它們的會員,都可以免費的使用這項資源。那麼要向那家申請呢?我想必需考慮以下幾點:
1. 由於這些資源都是免費的,因此難免都有一些不請自來的 "附加功能",像令人厭惡的廣告。我想適當的廣告是業者生存的依附,但如太過份了,就會造成困擾了。
2. 不要有太多的限制。blog 由於偏向個人意識,所以一些有的沒的限制就有些綁手綁腳,讓人難以發揮。在合理的要求下,給予使用者最大的自由,這是評判資源提供者的法則。
3. 選擇業界規模較大的提供者,不要選一些阿貓阿狗的業者。這樣較有保障,可能你的 blog 對你很重要,畢竟這些都是生活上的點滴與心血。那麼選擇一個口碑良好、業界存在已久的提供者就很重要了。否則到時提供者無預警的掛了,或是把你賣給它人(像是先前的無名小站賣給yahoo),你可能就欲哭無淚了。
4. 系統的整合性問題。目前的傾向是整個系統服務的整合,除了 blog 外,像是 e-mail、網路相簿、行事曆 .. 等,有了這些整合,你的 blog 未來的擴充才會有力。
由於我是使用 google,在 google 上的 blog 就是 blogspot,這是完全免費的,也完全沒有一些業者強加的廣告功能,可說是個人選擇的首選。
要加入 blogspot 很簡單,只要你有 google mail,就可免費使用及架設你的 blog 了,如果你沒有 google mail,那麼請到以下網址中申請一個:
http://mail.google.com
有點失言,嚴格來說,應該說是申請一個 google 帳號。也就是說有了這個 google 這個帳號,你就可以悠遊於各種 google 提供的服務,像是 e-mail、相簿、blog、網路地圖、行事曆、網路office(Document) .. 等好用的東東。
申請 google 之後,可在以下網址中一步步建立你的 blog,如附圖:
http://www.blogspot.com

特別強調的是,blogspot 提供給你的是一個專用的網址,如我的 blog 網址是 cm-life.blogspot.com,而不是像一般業者的 "http://業者的網址/cm-life",這有什麼差別呢?這是你專用的網址,而不是依附在業者網域名稱之下的網址,這當然看起來專業多了。
google 目前提供的附加功能很多(有點給它亂),你可在以下使用你適合、想用的:
http://www.google.com/intl/zh-TW/options/
願大家使用 google blog(blogspot) 愉快!開始用 blog 將你的生活點滴紀錄下來!
2007-12-25
opml 的使用
相信很多人都訂閱數量不少的 rss,於是有個問題,如果想在不同的 rss reader 上閱讀的話,如何將原先的訂閱內容轉到目前使用的 rss reader 呢?
舉例來說,我本是使用 liferea 當我的 rss reader,現想轉換到 google reader 上使用 rss 功能,那麼原先在 liferea 上的訂閱內容要如何添加到 google reader 中呢?還是說必需一筆一筆的重新建立。
先說個名詞,opml(Outline Processor Markup Language),這是一種規範文件的內容,和 XML 格式類似,主要用來描述一份資料的結構,只要是遵照這份規格製作的文件,都可在使用 opml 規格上的軟體上共用。
好家在的是現在的 rss reader 如 firefox 中的 sage、lifeera、google reader .. 都可使用這種格式來將原有的訂閱內容轉換到目前的 rss reader 中。
首先在原來的 rss reader(以 liferea 為例),將 rss feed 匯出,請參考下圖:

接著登入 google reader 中,使用 "設定→匯入/匯出" 功能,將原先匯出的訂閱 opml 檔案匯入即可,參考下圖:

以下是在 google reader 中顥示匯入原先 opml 資料的抓圖,這樣是不是很方便呢?

其實,opml 妙用沒有限制,例如像本例的使用外,是否可分享你的訂閱內容呢?
對 opml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官方網站:
http://www.opml.org
舉例來說,我本是使用 liferea 當我的 rss reader,現想轉換到 google reader 上使用 rss 功能,那麼原先在 liferea 上的訂閱內容要如何添加到 google reader 中呢?還是說必需一筆一筆的重新建立。
先說個名詞,opml(Outline Processor Markup Language),這是一種規範文件的內容,和 XML 格式類似,主要用來描述一份資料的結構,只要是遵照這份規格製作的文件,都可在使用 opml 規格上的軟體上共用。
好家在的是現在的 rss reader 如 firefox 中的 sage、lifeera、google reader .. 都可使用這種格式來將原有的訂閱內容轉換到目前的 rss reader 中。
首先在原來的 rss reader(以 liferea 為例),將 rss feed 匯出,請參考下圖:

接著登入 google reader 中,使用 "設定→匯入/匯出" 功能,將原先匯出的訂閱 opml 檔案匯入即可,參考下圖:

以下是在 google reader 中顥示匯入原先 opml 資料的抓圖,這樣是不是很方便呢?

其實,opml 妙用沒有限制,例如像本例的使用外,是否可分享你的訂閱內容呢?
對 opml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官方網站:
http://www.opml.org
2007-12-22
google search 的新畫面
2007-12-19
使用 blogspot 上傳的圖都放在那里?
個人使用 blogspot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很多事情尚在摸索中,總的來說對這個 Google 提供的免費 blog 滿滿意的。
所謂 "一圖勝千文",講個半天,可能用一張圖示,就能交待的很清楚了,雖然要做一些如抓圖、編輯圖檔、上傳圖檔..等多出來的動作,但我想這是值得的。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上傳的圖檔都放在那里呢?有沒有空間大小的限制呢?
要先聲明的是,使用 blogspot 由於是 Google 免費提供的,所以你必需要有一個連帶的 Goole 帳號,有了這個帳號,其實 google 還提供你很多好物,像 "Picasa"(網路相片) 就是其一。
所以在使用 blogspot 時,所上傳的圖檔都是放在你個 Picasa 之中,它會建立一個 "你的網站名稱" 的目錄,像我的網站名稱是 "CreMaker 的生活雜記",於是在 picasa 中 blogspot 就會建立這個目錄,如下圖:

要注意的是,這個目錄是 Unlisted 的,也就是不公開,這樣多少可有效保護你的這些圖檔。
另外,picasa 有 1 GB 的容量,應用一般用途還算滿夠的,像我在 picasa 上放了近千個圖檔,約只有了 30 MB 的容量。
不過建議一下,如果你的 blogspot 常常要上傳一些圖檔,那麼最好使用 .jpg 或是 .gif 的檔案格式,不要使用 .png 的檔式,為啥,你用 gimp 將同樣圖檔分別存為這兩種格式,再比較其大小就了解了。
還有一點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使用中文檔名,雖然可正常顯示,但出現的名稱或拿到 ms 平台可能會變成亂碼。
順道一提的是,在網頁中所看到的圖檔,blogspot 都有將之縮小,所以如要看原圖,只需在該圖檔上點一下即可。
所謂 "一圖勝千文",講個半天,可能用一張圖示,就能交待的很清楚了,雖然要做一些如抓圖、編輯圖檔、上傳圖檔..等多出來的動作,但我想這是值得的。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上傳的圖檔都放在那里呢?有沒有空間大小的限制呢?
要先聲明的是,使用 blogspot 由於是 Google 免費提供的,所以你必需要有一個連帶的 Goole 帳號,有了這個帳號,其實 google 還提供你很多好物,像 "Picasa"(網路相片) 就是其一。
所以在使用 blogspot 時,所上傳的圖檔都是放在你個 Picasa 之中,它會建立一個 "你的網站名稱" 的目錄,像我的網站名稱是 "CreMaker 的生活雜記",於是在 picasa 中 blogspot 就會建立這個目錄,如下圖:

要注意的是,這個目錄是 Unlisted 的,也就是不公開,這樣多少可有效保護你的這些圖檔。
另外,picasa 有 1 GB 的容量,應用一般用途還算滿夠的,像我在 picasa 上放了近千個圖檔,約只有了 30 MB 的容量。
不過建議一下,如果你的 blogspot 常常要上傳一些圖檔,那麼最好使用 .jpg 或是 .gif 的檔案格式,不要使用 .png 的檔式,為啥,你用 gimp 將同樣圖檔分別存為這兩種格式,再比較其大小就了解了。
還有一點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使用中文檔名,雖然可正常顯示,但出現的名稱或拿到 ms 平台可能會變成亂碼。
順道一提的是,在網頁中所看到的圖檔,blogspot 都有將之縮小,所以如要看原圖,只需在該圖檔上點一下即可。
2007-12-17
如何查詢 blogspot 網頁中的內容
2007-12-16
Google Knol VS 維基百科
電腦人如果不知道在網路上有 "維基百科" 這個東東,那麼可能就有點遜了。
自維基創始人維爾斯於 2001 年創始維基百科以來,目前維基百科的內容使用 200 多種語言撰寫,大約有 800 萬以上各式各樣的文章,且維基網站常常名列全球十大人氣網站。
維基網站的文章發表,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因為採用匿名方式),採共同合作制,這雖然有著原始出發點的考量,但在網路上也時傳出文章遭惡意修改、不實的內容、人身攻擊 .. 等副作用,這些也往往造成了使用者的困擾。
因此,google 有意推出 Knol,或許可稍些減少這方面的問題,google Knol 採取和維基百科不同的策略:
這樣的作法有什麼好處呢?我想 Google Knol 很巧妙的抓住了人性,可以這麼說,維基百科的理想是類似烏托邦的理想,而 Knol 則洞悉人性,在商業、廣告、文章內容上有著較佳的協調性。對 Google Knol、作者、讀者三方來說,都是件好事。
由於採用具名方式,原作者通常會較珍惜自己的羽毛,連帶的可保持文章的水平;由於不反對 "適當" 的廣告,對發表者有著更佳吸引力。
Google Knol 目前雖只是個構想,但以 Google 的行動力來說,可能不日就會實現和大家見面。屆時除了維基百科外,有著另外一個選擇,除了良性競爭外,相信得益者必是廣大的使用者。
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以下網址:
The Officicl Google Blog
聯合資訊的相關報導
自維基創始人維爾斯於 2001 年創始維基百科以來,目前維基百科的內容使用 200 多種語言撰寫,大約有 800 萬以上各式各樣的文章,且維基網站常常名列全球十大人氣網站。
維基網站的文章發表,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因為採用匿名方式),採共同合作制,這雖然有著原始出發點的考量,但在網路上也時傳出文章遭惡意修改、不實的內容、人身攻擊 .. 等副作用,這些也往往造成了使用者的困擾。
因此,google 有意推出 Knol,或許可稍些減少這方面的問題,google Knol 採取和維基百科不同的策略:
- Knol 需要具名,可能的話也可貼上個人相片,以示負責
- 可以加上適當的廣告(作者也可拒絕),以增加作者的收入
這樣的作法有什麼好處呢?我想 Google Knol 很巧妙的抓住了人性,可以這麼說,維基百科的理想是類似烏托邦的理想,而 Knol 則洞悉人性,在商業、廣告、文章內容上有著較佳的協調性。對 Google Knol、作者、讀者三方來說,都是件好事。
由於採用具名方式,原作者通常會較珍惜自己的羽毛,連帶的可保持文章的水平;由於不反對 "適當" 的廣告,對發表者有著更佳吸引力。
Google Knol 目前雖只是個構想,但以 Google 的行動力來說,可能不日就會實現和大家見面。屆時除了維基百科外,有著另外一個選擇,除了良性競爭外,相信得益者必是廣大的使用者。
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以下網址:
The Officicl Google Blog
聯合資訊的相關報導
2007-12-15
gtalk or skype?
這一陣子忙著一個 case。先說說客戶的需求,由於客戶在各地有分公司及經銷商,彼此之間的通話費用(使用電話及手機費),雖然使用業者提供的節費功能,但一個月通訊費用還是高達十來萬,在網路上聽到有關網路電話(或可稱之語音聊天),對此滿有興趣的,因此想在各據點之間(也就是內部連絡),採用這種方式(用語音或是文字通話)。
由於客戶在各地間都有電腦設備,架設當然不成問題,不過由於有的電腦使用 MS、有的使用 UBUNTU,這就有點給它熱鬧了。
首先是考慮到使用 google talk(gtalk),同時該公司有自己的網域名稱,因此可申請 google app(企業用戶),這樣可透過 google app 在 e-mail、文字簡訊及語音通話上有著良好的整合。
這在全部都是 MS 的環境上,當然沒問題。但其中雜著 UBUNTU 就有些狀況了。
首先是 gtalk 在 UBUNTU 中沒這個軟體,這雖可使用 pidgin,但 pidgin 沒語音通話的功能,而 KDE 系列的 kopete 由於一些 library 的問題,將其中的語音功能拿掉了。
於是到網路上找答案。雖然有一些替代方案,如 tapiopa、landell.. 一是這些東東有些時日了,二則是在 UBUNTU 7.10 中有著相依性的問題,即使下載相關的 .deb 檔案亦無法安裝,所以很給它頭痛。
後來考慮到使用 skype,它在各平台之間都可使用(雖然 for linux 的版本滿舊的),但用文字或語音介面都沒問題,同時可使用來撥打一般電話或是手機(也就是 skypeout,這是要收費的),在未來擴充上較大,所以決定:
1. 在 e-mail 方面使用 google app,google 在這方面提供很多功能,除了 e-mail 外,像是 Document、行事曆 .. 等等很多實用的功能,這些由於是 web-based 架構,所以只要有瀏覽器就可使用了。
2. 各據點間則可使用 skype 來傳文字簡訊或語音會話。
其實有時只是個小問題打個長途電話,想想是划不來的,傳個文字簡訊就可溝通無誤了,更何況有時電話還找不到對象或者忙線中。而使用傳文字簡訊的方式,就沒就方面的困擾了。
而需要講比較多、深入溝通的,就使用語音會話吧,講多久都是免費的。
另外,skype 在國內代理是 PCHOME,所以若要使用 skypeout(打一般手機、電話),只有向這家申靖了,由於只有一家,所以個人覺得有些 ..
1. 價格還不是很實惠,由於只有一家代理,這個是想當然耳的結果
2. 買了儲值點數,未用完的金額無法退費,似乎有失公道,這方面消基會或可查查
3. 網站程式有待加強(設計者該打屁股了),且反應有些給它慢,使用時要有些耐心
skype 的網站可參考;
http://skype.pchome.com.tw
另外,針對一般企業用戶,skype 也有一些方便(?? 個人覺得不是很方便)的措施,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skypebiz.pchome.com.tw/
其中個人感覺最不方便的就是交易過程很麻煩,同時由於相關網站反應不是很快,所以需要些耐性,再者有些不合人情的要求,可能各人看法不同,就此停住。不禁讓我想到交易一次就脫一層皮之感。
最大的埋怨就是,雖說 skype 是免費的,但在 skype 網站上(不管是國內 pchome 或是官方的)廣告真的很多,這會造成很多使用上的困擾及不便,如按錯連結,速度又慢而導致時間上的浪費。
另外一些 FAQ 是否也該更新了呢?過時的資料,除了無參考價值外,更是誤導。
這些問題或許目前無解,但也許國內出現第二家競爭廠商,狀況會有些改變吧,我想..
由於客戶在各地間都有電腦設備,架設當然不成問題,不過由於有的電腦使用 MS、有的使用 UBUNTU,這就有點給它熱鬧了。
首先是考慮到使用 google talk(gtalk),同時該公司有自己的網域名稱,因此可申請 google app(企業用戶),這樣可透過 google app 在 e-mail、文字簡訊及語音通話上有著良好的整合。
這在全部都是 MS 的環境上,當然沒問題。但其中雜著 UBUNTU 就有些狀況了。
首先是 gtalk 在 UBUNTU 中沒這個軟體,這雖可使用 pidgin,但 pidgin 沒語音通話的功能,而 KDE 系列的 kopete 由於一些 library 的問題,將其中的語音功能拿掉了。
於是到網路上找答案。雖然有一些替代方案,如 tapiopa、landell.. 一是這些東東有些時日了,二則是在 UBUNTU 7.10 中有著相依性的問題,即使下載相關的 .deb 檔案亦無法安裝,所以很給它頭痛。
後來考慮到使用 skype,它在各平台之間都可使用(雖然 for linux 的版本滿舊的),但用文字或語音介面都沒問題,同時可使用來撥打一般電話或是手機(也就是 skypeout,這是要收費的),在未來擴充上較大,所以決定:
1. 在 e-mail 方面使用 google app,google 在這方面提供很多功能,除了 e-mail 外,像是 Document、行事曆 .. 等等很多實用的功能,這些由於是 web-based 架構,所以只要有瀏覽器就可使用了。
2. 各據點間則可使用 skype 來傳文字簡訊或語音會話。
其實有時只是個小問題打個長途電話,想想是划不來的,傳個文字簡訊就可溝通無誤了,更何況有時電話還找不到對象或者忙線中。而使用傳文字簡訊的方式,就沒就方面的困擾了。
而需要講比較多、深入溝通的,就使用語音會話吧,講多久都是免費的。
另外,skype 在國內代理是 PCHOME,所以若要使用 skypeout(打一般手機、電話),只有向這家申靖了,由於只有一家,所以個人覺得有些 ..
1. 價格還不是很實惠,由於只有一家代理,這個是想當然耳的結果
2. 買了儲值點數,未用完的金額無法退費,似乎有失公道,這方面消基會或可查查
3. 網站程式有待加強(設計者該打屁股了),且反應有些給它慢,使用時要有些耐心
skype 的網站可參考;
http://skype.pchome.com.tw
另外,針對一般企業用戶,skype 也有一些方便(?? 個人覺得不是很方便)的措施,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skypebiz.pchome.com.tw/
其中個人感覺最不方便的就是交易過程很麻煩,同時由於相關網站反應不是很快,所以需要些耐性,再者有些不合人情的要求,可能各人看法不同,就此停住。不禁讓我想到交易一次就脫一層皮之感。
最大的埋怨就是,雖說 skype 是免費的,但在 skype 網站上(不管是國內 pchome 或是官方的)廣告真的很多,這會造成很多使用上的困擾及不便,如按錯連結,速度又慢而導致時間上的浪費。
另外一些 FAQ 是否也該更新了呢?過時的資料,除了無參考價值外,更是誤導。
這些問題或許目前無解,但也許國內出現第二家競爭廠商,狀況會有些改變吧,我想..
2007-11-29
申請了 google 的 adsense
在現在煩囂的生活中,相信煩人的廣告佔了極大的比率。雖說如此,但有時廣告還是有些看頭,只要其不是太惡質,且內容還是有些值得之處。
我使用 google 社群軟體滿久的一段時間了,以 google mail 來說吧,雖說還是有些廣告,但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影響,且在需要時,這些廣告也是供了一些好用的資訊。這點,相信國內的一些同質業者應感汗顏,且必需加以好好的改善了。
也因為以上原因,我在 google adsense 中有申請了一個。一則豐富自己的網站內容,提供 search 及一些優質的廣告,二來也可讓大家了解到廣告要如何做才不會讓人反感,三者也可替自己的網站賺些零頭,更可透過這種方式,來推廣 google adsense。
在申請 google adsense 後,不到一天的時間就通過了,於是在這個網站上安裝了相關的功能,就在本站左方的 menu 之中,如下圖:

自己有架站,對 google adsense 有興趣者,不妨參考一下 google adsense 這個網站。
我使用 google 社群軟體滿久的一段時間了,以 google mail 來說吧,雖說還是有些廣告,但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影響,且在需要時,這些廣告也是供了一些好用的資訊。這點,相信國內的一些同質業者應感汗顏,且必需加以好好的改善了。
也因為以上原因,我在 google adsense 中有申請了一個。一則豐富自己的網站內容,提供 search 及一些優質的廣告,二來也可讓大家了解到廣告要如何做才不會讓人反感,三者也可替自己的網站賺些零頭,更可透過這種方式,來推廣 google adsense。
在申請 google adsense 後,不到一天的時間就通過了,於是在這個網站上安裝了相關的功能,就在本站左方的 menu 之中,如下圖:

自己有架站,對 google adsense 有興趣者,不妨參考一下 google adsense 這個網站。
2007-11-27
在 google 申請了一個討論群組
由於 blog 不是用來專門討論之用的,雖然可在網站上使用 "回應" 等方式來達成互動的功能,但總是有些不貼切的感覺。
因此特別在 google 的服務中申請了 "討論群組",以便和各位網友們有著進一步的良好互動。網址是:
CreMaker 生活雜記 forum
除了直接點選以上的連結外,也可經由本站的功能選項中來直接點選進入這個討論群組,如下圖:

歡迎大家多多使用這個討論群組,互相討論求進步!!
因此特別在 google 的服務中申請了 "討論群組",以便和各位網友們有著進一步的良好互動。網址是:
CreMaker 生活雜記 forum
除了直接點選以上的連結外,也可經由本站的功能選項中來直接點選進入這個討論群組,如下圖:

歡迎大家多多使用這個討論群組,互相討論求進步!!
2007-02-16
gmail 開放線上註冊了
gmail 在情人節開放線上註冊了,這個好消息想必喜歡 gmail 的人或許都知道了。
在 CNET 看到一篇有關這方面的報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一下。
gmail開放線上註冊 容量達2.8GB
我現在除了 gmail 外,並未使用 yahoo 或是 hotmail,主要的原因就是受不了廣告的污染,想想,我只是單純的想要收發 e-mail,每天接觸很多廣告,連收個 e-mail 也逃不過它的魔掌,是否有些悲衷。
曾幾何時,網路這個共享的資源,也被財團、商人染指了,想想每天一上網,是否就像看電視,雜誌般的傳統媒體般,被強迫接受一大堆的廣告污染。
我並不排斥廣告,看到好的、高明的廣告是種享受,相對的,低劣的,疲勞轟炸式的廣告絕對是種虐待,讓人不能苟同。
gmail 並非沒有廣告,但是幾乎感受不到廣告的影響,我想如何在廣告及尊重使用者上取個雙方能接受的平衡點,無疑的,gamil 絕對勝出 yahoo、hotmail 許多。
當然 gamil 從 2004 年發表後,相較於在此領域排名第一、二的 yahoo 及 hotmail,老三的 gamil 在功能上、整合上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反向思考一下 ,yahoo、hotmail 許多花俏的功能我們真的用得到嗎?是否忘了使用 e-mail 的原始目的。
再者,網路資源是大家共享的,應該不專屬於某些特定的業者,但一些業者過於商業化的作法,實否有些過了頭,讓人不能接受。
有些人可能還不了解 gmail 到那申請,參考以下的網址:
Create a Google Account
更希望大家多多使用 gmail,共同向過於商業化的業者 say no!
在 CNET 看到一篇有關這方面的報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一下。
gmail開放線上註冊 容量達2.8GB
我現在除了 gmail 外,並未使用 yahoo 或是 hotmail,主要的原因就是受不了廣告的污染,想想,我只是單純的想要收發 e-mail,每天接觸很多廣告,連收個 e-mail 也逃不過它的魔掌,是否有些悲衷。
曾幾何時,網路這個共享的資源,也被財團、商人染指了,想想每天一上網,是否就像看電視,雜誌般的傳統媒體般,被強迫接受一大堆的廣告污染。
我並不排斥廣告,看到好的、高明的廣告是種享受,相對的,低劣的,疲勞轟炸式的廣告絕對是種虐待,讓人不能苟同。
gmail 並非沒有廣告,但是幾乎感受不到廣告的影響,我想如何在廣告及尊重使用者上取個雙方能接受的平衡點,無疑的,gamil 絕對勝出 yahoo、hotmail 許多。
當然 gamil 從 2004 年發表後,相較於在此領域排名第一、二的 yahoo 及 hotmail,老三的 gamil 在功能上、整合上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反向思考一下 ,yahoo、hotmail 許多花俏的功能我們真的用得到嗎?是否忘了使用 e-mail 的原始目的。
再者,網路資源是大家共享的,應該不專屬於某些特定的業者,但一些業者過於商業化的作法,實否有些過了頭,讓人不能接受。
有些人可能還不了解 gmail 到那申請,參考以下的網址:
Create a Google Account
更希望大家多多使用 gmail,共同向過於商業化的業者 say no!
2006-11-01
兩則有關 "網路 video" 方面的消息
昨天在網路上閒逛時,無意間看到兩則有關 "網路 video" 方面的訊息。
一是有關 ubuntu 方面的,這個網站看起來還滿新的,內容主要是一些有關 ubuntu 方面的教學 video,你可以線上看(解析度較低),也可將相關檔案 dl 回來研究。
內容多是針對新手所做的,不過也略具參考價值,當然你也可以免費參加會員後,將自己的影片 ul 上去。
以下是網址:
http://ubuntuclips.org/
另一則則是有關 google 方面的。如同 "阿甘正傳" 內的一句話 "人生就如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會是怎樣的味道",同樣的使用 google,常會發現一些奇奇怪怪的東東,像現在要介紹的 google video。
如果你是 google mail 的使用者,連帶地連同一些其它 google 的產品般,你也可以免費使用這項產品。
附上網址及抓張圖:
http://video.google.com/

一是有關 ubuntu 方面的,這個網站看起來還滿新的,內容主要是一些有關 ubuntu 方面的教學 video,你可以線上看(解析度較低),也可將相關檔案 dl 回來研究。
內容多是針對新手所做的,不過也略具參考價值,當然你也可以免費參加會員後,將自己的影片 ul 上去。
以下是網址:
http://ubuntuclips.org/
另一則則是有關 google 方面的。如同 "阿甘正傳" 內的一句話 "人生就如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會是怎樣的味道",同樣的使用 google,常會發現一些奇奇怪怪的東東,像現在要介紹的 google video。
如果你是 google mail 的使用者,連帶地連同一些其它 google 的產品般,你也可以免費使用這項產品。
附上網址及抓張圖:
http://video.google.com/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