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7

建立個人的網頁設計素材圖庫

寫網頁相信是很多人的興趣,有人靠此為生,或者是純興趣使然。面對不同的客戶或網頁的特異性,除了寫作上的不同外,所使用的圖型也有所不同。

在這此不同外,還是有些相同的部份,像是在一般互動式網頁(或稱動態網頁),常有一些基本的機制(action),像是新增、修改、刪除、存檔、列印、上筆、下筆.. 等共通的部份。

這些功能使用純文字表示並無不可,但有些時候用圖型表示,或許是更好的方式。

這些圖示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同質性很高,在甲網頁上可使用,乙網頁呢,也可直接套用。是否我們可建一個素材庫來組織這些東東呢?

每個人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以我來說,我是使用 openclipart 當我的素材來源,另一個來源就是各個 theme 中的資源了,在這其中有兩種檔案格式,一是 png 格式;另外一種則是 svg 格式。

使用這兩種資源有什麼好處呢?免費加上修改容易。

我比較偏好 svg 格式,why?相對於 png 格式,可做極大程度的修改,例如大小、圖型的增減內容等。

這些圖示可能並不完全符合所需,所以我們可能要東拼西湊、加東減西的,這也是我為何要用 svg 的檔案格式了。像附圖一的 20edit.gif,在上述兩種來源中,就沒有合適的圖型,只能使用兩個 svg 檔,再用 inkscape 來修改。

參考第一張附圖,可以看到很多 svg 的圖檔,這些都是我的原始圖檔,藉由這些我可以衍生出自己風格的圖示。像一些 gif 檔案,由 20 開頭的,就是衍生出來的格式。使用 gif 格式主要是因為 m$ 還未完全支援 png 的去背功能;而為何以 20 開頭呢?主要是其大小都是 20 x 20 px。

一般這類的圖示使用 20x20 或是 16x16 就可以了,為了方便起見,我會在檔案名前前加上其解析度,如 20 或是 16,這樣有個好處,相同大小的圖示會放在一塊,以便檢視。

如果長寬不一樣呢?以高度為準,這是因為網頁上顯示的是由 row(列) 組成。

在 linux 下要編輯這些檔案,可以考慮用 gimp 及 inkscape。inkscape 用來編輯 svg 檔,而 gimp 可用來將 svg 檔轉換成 gif 檔。

在第二張附圖就是將 svg 檔交由 gimp 處理的畫面。gimp 會問要轉換的解析度,以本文所例,可輸入 16 或 20。

第三張圖為一個 16x16 由 svg 檔轉換後的圖型。要注意的是,轉換到較小的解析度時,可能視覺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在邊框部份可能會糊掉,可能需要加強一個邊緣部份的暗度。

或許做這些動作有點給它無聊,但想想只要做一次後,以後都可直接套用,是不是很方便呢?我們也可以多做幾套風格不同的,如大小、顏色差異的素材庫,在使用上就更方便了。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