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8

學電腦,英文重不重要

常常有人問我,想學好電腦,英文程度倒底重不重要。

我想答案只有一個,英文重不重要,完全視你想達到使用電腦的何種程度而定。

就拿一般最簡單的作業系統 windows 來說吧,似乎對於各種語言都有著不錯的支援,一些軟體的介面也都有中文的介面。這些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這些中文支持可能夠了。但對一些電腦的進階使用者或是以電腦為生的人來說,想要有進一步的技術升級,單單靠這些是絕對不夠的;另外像是一些好用的軟體也沒有中文版的介面。

所以,想要在電腦程度上有所提升,由 "使用電腦(被電腦玩)" 晉升到 "玩電腦(完全操控電腦)",一些進階的資料是不可或缺的,不幸的是,這些大多是原文的,尤以英文為大宗。

或許有人會說,不是有很多熱心的人默默的做一些翻譯工作嗎?我想這些只侷限在某一部份較熱門的軟體,以 linux 領域來說吧,像是 firefox、openoffice..之流,我想未翻成中文的軟體還有許多,要一一將其都中文化,絕對是個 "不可能的任務"。

舉例來說吧,apache 是個熱門架站軟體,因此在網路上這方面的中文(簡體或繁體字)資料很多,當然還是不及英文的資料來得多、新且廣。但如果有天想換成 lighttpd,嗯,你將會發現 lighttpd 的中文資料不多,且都是斷斷續續的,參考資料不佳。相反的,如果你己習慣英文,那麼你可在 http://www.lighttpd.net 這個網站上找到答案,並且這些資訊都是最新的。

即使就算翻成中文了,問題就解決了嗎?未必。看看很多軟體都翻的虎頭蛇尾,或有很多遺漏之處,或是翻譯的問題,反而造成更多的問題。像是兩岸對於電腦名詞命名的不同,這些中文化適足以害之。像是一個 pc,我們這叫電腦,大陸叫計算機;hard disk,台灣稱為硬碟或取其諧音哈滴,大陸叫做硬盤,這些我想未受翻譯之利,反先受之害了。這個現象不單單充斥在兩岸,即時在台灣,也是屢見不爽。

再者,翻譯本國化,一定會有時差的問題。電腦算是資訊變化滿快的科技,在翻譯的時差上,往往會有一些資料不符實用的現象。

這個現象,當你用 google 查資料,就不難體會了,常常找到一些不合時宜的中文資料,這往往誤事加上誤時。

這幾年來,隨著 free ware 的興起,翻譯成本國化(中文)很多人都認為是一件重要的事,但說實在的我有些不以為然。

我們為什麼不能把英文視為和中文一體呢,為何不能把英文溶於生活之中呢?其實,在每種語言的四大要素:聽、讀、說、寫中,讀算是最簡單的了,也是這四項中最基本的項目。如果你不太依賴中文化,應不難發現每份原文資料、每個未翻譯的軟體其中的單字、使用語句,都很類似,可能其中有些生字不懂,但常常看整段、整句,還能夠看出其意思。

對於中文化,我一直有個感覺,中文化對於電腦晉升及使用是種障礙。沒錯,或許對一個初學者來說,中文化對其不無幫助,但隨著使用電腦時間的增久,中文化反而成為玩電腦的死門。像我有時為了貪便宜,買一些電腦翻譯的書,說句實話,有時看起來比看原文的還累。為什麼呢?這些作者,往往不會考慮語言及文化上的差異,而把原文照本宣科的整本書一字不漏的照翻過來,所以不時會有看原文比看譯文容易的現象。

在很多優秀的軟體網站上,對岸都搶著卡位,但不難發現一些好玩的現象。什麼才叫做中文化,是單單把一些網站上的選單或是連結變成中文就叫中文化嗎?絕大部份的連結、資料都是原文的。我想對於這種現象,不翻可能比翻來的好多了。

再拿國內一些相關自由軟體的網站來說吧,這種現象也很常見,網站上的資料,不知多久未更新了,這不反而會造成學習上的問題嗎?

萬事起頭難,很多 "難" 的事,習以為常後就不以為然了,試著把英文和你的生活融合,就好像吃、喝、拉、撒、睡是生活的常態。這樣在往後相信你和你的電腦的關係會更為密切及"幸福"。

除非那天你不再玩電腦了,否則速速和它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吧!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